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164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090篇
理论方法论   196篇
综合类   2315篇
社会学   207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论语》和《旧约》均立足于中西古代以畜牧农耕为主的传统社会,其包含的契约精神与仁爱主张既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古代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对于中西当代社会的文明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体现了中西伦理价值观形成的悠久历史与传统。在《旧约》叙事中,上帝给选民的应许之地意味着以畜牧业为主的古代以色列人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意味着原始农业的开始。于是,在这样一个生产力低下,生产关系简单的原始农业社会,上帝的言语行为无异于社会规范,并代表着自然法则,其与以色列人之间所立的契约也被等同于律书,并影响了古代近东各民族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但《旧约》在强调社会规范及其约束力的同时,却忽视了个人的内心修养和人性的塑造。与《旧约》同一时代的《论语》却恰恰相反地强调了个体修炼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故而站在修身养性的角度提倡“克己复礼以为仁”,强调了本心修炼对礼和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论语》和《旧约》蕴含的不同德性观与传统社会的农业发展和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的比较不但从根本上解释了中西传统道德价值观差异的历史文化根源,更是引发了当代社会对德性问题的追溯与思考。  相似文献   
52.
《鼠疫》和《白雪乌鸦》这两部作品均以鼠疫为背景,在这一特定的灾难情境中,"人性"这一主题尤为凸显。文章以两位作家在存在主义书写中的不同向度为中心,以人物形象为媒介,着重从人道主义、个人主义、德性伦理方面进行文本内部叙事者和受述者之间的比较分析,剖析两位作家在同类题材写作中的内涵性差异。  相似文献   
53.
《江西社会科学》2016,(4):132-140
英国黑人经历了从二战前的被迫隐身到当代逐步现身的过程,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当代英国黑人的总体变迁最为多元与复杂,尤其是在浩浩荡荡的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英国国内政策的调整,英国黑人不再是封闭、独立的个体,而是与英国白人的命运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在短短的60年间,英国白人和黑人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又主要体现在"黑人性"、"英国性"和"英国黑人性"三个概念的变迁上,基于三个概念的相关关联性,受全球化思潮普及的影响,它们均呈现出"混杂共生"的特点。随着黑人文化被英国主流社会所承认,黑人文化研究必将成为学界一个极具研究潜力的领域。  相似文献   
54.
“江南三部曲”,又称“乌托邦三部曲”,是实力派作家格非先生跨越十几年完成的经典著作。其大主题乃通过揭示人与桃源的关系,寻找桃源,来探寻乌托邦的历程。而格非迷宫式的情节,开放的叙事,丰富的语言,饱满的人物都让他的作品极具吸引力,这些正是“江南三部曲”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55.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法的主体,人性的研究对法律制度的合理制定至关重要。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律制度,强调双方当事人平和地解决纠纷以恢复原有的和谐社会关系和秩序,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关怀。本文以人性为切入点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剖析,提出刑事和解制度在人性视野下存在的问题,并在人性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议,以期使...  相似文献   
56.
"心性"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命题,也是伊斯兰哲学关注的问题。明清时期,回儒学者积极会通中国传统哲学和伊斯兰文化,诠释、建构了一套颇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心性论,详细论述了人性、人心及其关系。身处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明清回儒,关于心性的阐释不仅丰富了儒学心性论的维度,也丰富了伊斯兰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57.
以"至情"为主旨的穿越故事不断发展,因其时空矛盾产生的特定戏剧性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国文学作品中以"至情"为主题的穿越故事的矛盾冲突不断演变,从近世一直延续到当下流行的小说和电视剧中。这些穿越题材的故事对于"至情"这一主题强调越来越深,对于人性的挖掘也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58.
尊严沉重     
刘笑虹 《领导文萃》2012,(9):109-111
一直知道朋友家有只非常通人性的老花狗,性格温顺,眼露灵犀。很长时间没去他家,再去时发现花狗不见了。问朋友,他郁郁地答:走了。走了?啥意思,是跑了还是死了?它没死,只是太老了,有一天自己走出家门,就再也没回来。显然它还活在这位朋友心里。  相似文献   
59.
电影《一个勺子》是由陈建斌导演、编剧、主演的喜剧电影。电影以傻子"勺子"为视角,讲述了西北农民拉条子捡到勺子、丢掉勺子、暂留勺子、帮助勺子、寻找勺子、自己变成勺子的故事。故事虽然荒诞、幽默,却在勺子的真善中挖掘出现时代人性的弱点,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多地在追逐自己的利益,缺少关爱、缺少道德、缺少人性的大善。因此电影以人性中真善的相互转化和人性中善、恶的二元对立来揭示人性的真伪。  相似文献   
60.
正我有个朋友,他是个小时候不哭、长大后连苦都不会说的人。他很优秀、很有责任感、很会逗人笑,我见他时总是欢乐的。如果你心情不好,他就变得很别扭了,不知如何跟你说话,因为他不擅长面对别人的坏情绪。坚强、勇敢、快乐、乐观……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质,我很喜欢,也认同应该学习培养这些正面的品质;但是,学习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哀伤、愤怒、沮丧、悲观……接受这些负面情绪也是人性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