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81篇
  免费   1499篇
  国内免费   551篇
管理学   7609篇
劳动科学   401篇
民族学   1294篇
人才学   1425篇
人口学   318篇
丛书文集   20330篇
理论方法论   3807篇
综合类   38647篇
社会学   5334篇
统计学   1266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1386篇
  2022年   1432篇
  2021年   1752篇
  2020年   1523篇
  2019年   1407篇
  2018年   665篇
  2017年   1092篇
  2016年   1339篇
  2015年   2191篇
  2014年   4565篇
  2013年   3917篇
  2012年   4497篇
  2011年   5643篇
  2010年   5529篇
  2009年   5676篇
  2008年   7194篇
  2007年   5476篇
  2006年   4722篇
  2005年   4168篇
  2004年   3565篇
  2003年   2986篇
  2002年   2770篇
  2001年   2308篇
  2000年   1569篇
  1999年   885篇
  1998年   479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301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苏北 《咨询与决策》2004,(12):34-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如此高度,并系统性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体系,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认真学习全会公报和《决定》,觉得有十大新内涵值得解读。  相似文献   
8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加强执政主体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找准切入点,把握以下五个重点环节,在实践中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83.
84.
85.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借助网络媒体持续关联与聚合、发酵与扩散,极大地影响着公众的情感和态度,易引发集体非理性恐慌,网络时代信息扩散和迭代呈现全新特征和趋势,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放大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结合“土坑酸菜”事件,利用Python技术获取媒体原始资料,对资料进行扎根编码分析,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放大机制模型。根据编码结果识别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放大六大主范畴,包括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一般化信念、(有效的)组织动员、社会控制、风险放大,将主范畴内容纳入价值累加理论六大因素中,分析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放大是以突发事件为分界点,分为前期蓄势、中期造势、紧急处理三个阶段,前期蓄势和中期造势阶段通过多轮循环相互反馈影响,最终放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在整个风险扩散过程中,网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的“社会放大站”,其加速了信息传播,强化了公众风险感知。本研究运用价值累加理论、基于宏观和微观整合层面,细化探究了网络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风险放大的完整过程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风险放大SARF研究框架,为相关研究做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6.
刘京希  Zhu Yuan 《孔学堂》2022,(1):28-37+130-139
普遍人性及由此所推展而来的不同人性观,是人类社会诸般制度赖以演进与建构的出发点。故而,人性及相应的人性观,对于人类社会的多样态制度演进或设计,无疑具有形上本源性意义和规训作用。既往,“性善论”和“性恶论”牢牢占据人性观的两大制高点,因此,一直以来,涉及“性善论”和“性恶论”两大人性观及各自与制度演进或建构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外学界用力甚笃。实则,人性并非“性善”和“性恶”之间简单机械的对极性存在,而是复杂多元的结构性实存。在此复杂多元结构体系之中,“性本私”和相应的“性私论”人性观,更加趋近于人性的本真或本质,由此而引申出的人性的自利属性与制度演进或建构之间的内在关联,大有进一步深入讨论和开掘的余地。  相似文献   
87.
20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复转官兵,开发北大荒。在艰苦卓绝的开发过程中形成,“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是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勇于奋斗的思想精华和精神风貌,归根结底是中国精神的时代弘扬。此外,北大荒精神虽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与更新,发挥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8.
现代性往往被西方学者看作以文艺复兴为始端、起源于欧洲的西方历史叙事,但从现代性批判相关著述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条从批判的现代性、反思的现代性走向新现代性的思想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效应,以实存形式宣告了在地域上异于欧洲的现代性存在,中国式现代性不仅体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思想与宗教意识的复调式兴起,还体现为中国学者对中国大地上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自觉,更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理性反思基础上提出的崭新现代性筹划。中国式现代性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在三个重要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积极的理性担保:辩证守护启蒙价值观,把人的解放作为根本价值目标;坚守资本奴役逻辑批判的主体向度,把正确引导资本发展作为重要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性筹划,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作为前提引领建构现实共同性。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