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49篇
  免费   595篇
  国内免费   268篇
管理学   2275篇
劳动科学   88篇
民族学   1602篇
人才学   826篇
人口学   92篇
丛书文集   7655篇
理论方法论   1488篇
综合类   15978篇
社会学   2626篇
统计学   282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554篇
  2022年   539篇
  2021年   685篇
  2020年   661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538篇
  2016年   701篇
  2015年   1120篇
  2014年   2244篇
  2013年   1807篇
  2012年   2221篇
  2011年   2478篇
  2010年   2184篇
  2009年   2316篇
  2008年   2682篇
  2007年   1918篇
  2006年   1626篇
  2005年   1567篇
  2004年   1311篇
  2003年   1149篇
  2002年   967篇
  2001年   894篇
  2000年   681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自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诞生以来,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二次质的飞跃.第一次是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飞跃,第二次是科学管理向人文管理的飞跃.科学管理向人文管理飞跃的实质在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移.现代企业人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员工的内心世界,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全面参与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62.
鲁迅的某些言论致使许多人认为鲁迅彻底反对中国传统文化。选取儒家传统思维方式这一视角,从其终极目标(中庸)、对象化(仁义礼智)、实现途径(人道)三个方面剖析鲁迅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解构与建构的双重策略,以及对儒家传统文化的内心参与,试图论述鲁迅思想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63.
文章从人文语境的典籍文化、民俗文化、礼俗文化和审美文化四个方面阐述翻译中语用意图的实现过程 ,以探讨语境对文学翻译的重要作用 ,并力图找到移植原作隐含意义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64.
魏江淑 《科学咨询》2008,(16):48-48
应试教育中语文作业功利性强,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各方面的压力,语文作业依然难有实质性突破,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了学生的长远利益,一定要充分挖掘语文的人文内涵,加强卖践运用,大刀阔斧地对语文作业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5.
吕青  艾霞 《职业时空》2008,4(3):36-37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核心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亦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教育学家杨叔子评价当代高等教育说:“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而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要实施面面俱到的素质教育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寻找一个既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又能深刻影响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来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6.
67.
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发端于对天和人的认识。天人台一,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显著特色。司马迁第一次提出“究天人之际”,尽量避免用“天道”来说明人事,如对高祖、陈胜、项羽的成败,就都采用了人文主义的分析方法,而对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则在“义、功、利”三者的谐和统一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68.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必要性在于它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性。再生的可能性有其内在根据和外在根据。内在根据是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和自我批判、自我更新能力;外在根据是中国和世界的现在和未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中西文化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讨论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人学的具体分析对比中,可以发现,中西文化具有异质性和互补性,融和吸收西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必要条件。在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方法和途径上,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分析方法;从宏观着眼,推进中国文化的整体现代化,着重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文化研究中的国粹主义、中体西用、文化保守主义、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简单认同主义都是不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相似文献   
69.
《中外书摘》2006,(10):F0002-F0002
由《文汇报》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外书摘》杂志、《文汇讲坛》和《文化中国》承办的南怀瑾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讲演,于2006年8月4日在上海美仑大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70.
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问题是当前我们研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避不了的学术难题。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民间文化的外部世界的简单描述或叙述,而较少关注到文化包括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与发展等内容。由于民间艺术生态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它可以永恒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能保持永恒。在历史上,民间艺术作为文化品牌被社会接受时,它其实是社会的时尚,并不是遗产,即使在今天,它被社会更广大群体接受时,同样有时尚的成分。那么,保护、抢救民间艺术,仅仅在遗产的意义上去对待其生态,我们常常会感到尴尬,即它的消失比我们所感觉和理解的要迅速,因此,记录其内容,包括对其生态的多种内容记述与必要的技术处理,就成了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培养文化时尚,借以传承、传播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重构中,我们所做的工作尽管是很必要、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又是极其有限的。如何建构或促进民间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是没有比培养文化时尚,吸引更多的人对民间艺术的关注更为便利了。这里我们主要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个案解读展开讨论,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