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97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近五、六年来,北大人文学科科研硕果累累。《中国文学史》等五部由集体攻关完成的著作相继问世,构成了奇葩斗艳的亮丽风景线,十分喜人。以下是“五史”简介。袁行霈教授任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这是一部问鼎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自1999年  相似文献   
32.
本体论视域中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但其确切意义却一直未得到界定。本文以本体论的视域,阐明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的内在涵义,指出人文教育的方向所在,期以有益于我国的教育现实。  相似文献   
33.
34.
人文学科课程变革思想的形成是斯腾豪斯个人成长和研究经历中的一系列关键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社区生活的经历与文法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研究生导师及其所建立的教育共同体的启发"第一次出国经历与社会学教职带来的兴趣转变"和"《文化与教育》的写作与出版"这些事件引发并促使他对教育解放这一问题的理论思考变得逐渐清晰,而"在人文学科课程计划中实践教育解放的理想"则在实践层面上验证并丰富了人文学科课程变革思想,这些关键事件共同促使斯腾豪斯人文学科课程变革思想最终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35.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人文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比如加强人文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和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等等  相似文献   
36.
人文学科的教育与研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文理综合性大学,文科教育教学在兰州大学的整体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文科教育在社会全面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回顾和分析了兰州大学近些年文科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兰州大学文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37.
以下的研究,旨在揭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翻译实践演变过程中的种种讨论是如何看待与他者的关系和文化多样性的.这期间,一方面是翻译日益全球化并因此而工业化,另一方面是随民族独立与后殖民主义而来的人文学科表征危机,从而在稍后导致了人所共知的翻译的“文化转向”( cultural turn).  相似文献   
38.
研究生的知识创新教育是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构成方面,但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有其特定的目标及其特殊性,目前对此还远未形成共识。本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例,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创新具有内在问题完善型特征,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知识创新教育的特点应当以学术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39.
本文在考察和分析"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都是从人类与自然界关系出发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构成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存在、相互补充、相互推动"三个命题的不当性的基础上,认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二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内在相关、在探索过程和探索结果上的相互制导以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辩证互补.  相似文献   
40.
"五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绕不开和说不尽的一个传统和话题。文章选择从20世纪30年代文学界对五四文学传统的反思入手,通过对五四文学与30年代文学的阐释和评价,探究其背后所隐含的不同言说目的、方式和观照视角,由此来透视言说者和评价者基于不同历史阶段所持的不同的文学思路。五四文学秉持的是一种人文学科的思路,而30年代文学信守的则是一种社会科学的思路,而对于两个时代的不同阐释和评价以及其间的种种复杂纠葛,在此都可找到准确、合理的解释。另外,通过30年代与"五四"所持文学思路的差异,还可以反观五四文学传统以及把握30年代文学的转型,总结五四文学传统和30年代文学传统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