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李霞携挎包到超市购物,保安称必须在指定的存包处存包后,才可进入购物区域。李霞与保安交涉未果。保安见李霞坚持闯入,遂强制将李霞驱逐出去。期间,围观达数十人,甚至还有人对李霞起哄、  相似文献   
12.
公正 《伴侣(A版)》2007,(2):28-30
一份奇特的遗嘱,不但让死者无法顺利下葬,入土为安,而且还连累了生者,让他们陷入了一场尴尬的名誉侵权官司。到底是谁的错?法律又如何来界定这起奇特的官司?  相似文献   
13.
14.
离婚损害赔偿的伦理内涵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歌雅 《北方论丛》2005,(5):150-153
离婚损害赔偿立法在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从其发端于<大清民律草案>到其被界定于<婚姻法>修正案,均以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夫妻诚信、人格尊严、公平公正为伦理内涵.探寻离婚损害赔偿的立法流程和制度架构,有助于廓清我国现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疏漏,为离婚损害赔偿立法的科学化和完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边缘 《社区》2002,(16):12-14
狠扇了方老板两个耳光。她一夜未眠,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未等天亮她便毅然逃出了店门。惊魂未定的许月萍流落街头欲哭无泪,自己身无分文想报案却又无钱无证,谁能信任她这个两手空空的弱女子。已经饿了两天两夜的许月萍好不容易转到武胜路保姆市场,她再也无力走动了,只好蹲在地上望眼欲穿地企盼着有正直善良的人家前来雇用她这个孤苦无依的柔弱女孩。直到傍晚时分,一位慈善和蔼的偏瘫老人来到她身前,询问了有关情况后便将她引至家中。来到偏瘫老人家里,许月萍才知道老人姓张名振林,时年56岁,中风偏瘫前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妻子黄旭兰是…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使用硫酸将动物园中的两头黑熊灼烧成重伤,这一事件最近在媒体上炒得火热。有人表示谴责,也有人表示惋惜,还有人认为不可思议。该校电机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邓副书记对记者说:“根据刘海洋平常的表现,我们无法解释他的不良行为。”邓老师还说:“学校对硫酸泼黑熊事件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一个大学生残害国家级保护动物,我们感到震惊,感到痛心!可以预料,这件事会对刘海洋的未来造成重大影响,他可能因此失去学籍。”而和刘海洋同宿舍的一位学生说,昨天中午他从电视上看到刘海洋出事的消息后很难受,不敢相信这是真…  相似文献   
17.
在人格权商品化背景下,个人对于自身一部分特别人格权的利用日益增加。传统理论不承认或部分承认人格权经济利益导致人格权利用时多受限制;同时,维护人格尊严这一基本原则造成对人格权让与性的否认。美国法和德国法对此问题有不同方式的解决,而现实的迫切需要也使得这一问题需要得到正视。基于维护每一个个体的尊严和合法权益,我国应当在明确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不分离的一元模式基础下,承认人格权中财产的可让与性。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尊严     
在当代政治哲学、伦理学、法学等领域的相关文献中,"尊严"是一个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概念。一般意义上的人的尊严,指的是人人都具有的平等的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是在社会共同体中存在与实现的尊严,人格尊严的需要是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是人的精神生命无上价值的体现。人的尊严根植于人的本性、人的共同体成员的资格。  相似文献   
19.
从一般人格权的产生角度看,一般人格权只是在为法律明确列举之外的“其他人格权”落实一个请求权(特别是抚慰金请求权),并为法院裁判该类案件提供依据时创设的一个概念。一般人格权实际上是一种法律技术,它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对人格权进行全面保护———可以通过人格权立法的多元模式实现。如果我们坚持人格权立法的多元模式,从立法技术上不采纳一般人格权的处理方法,那么可以将人格尊严权与人格自由权视为个别(具体)人格权。将人格尊严权和人格自由权作为个别人格权,也能为人格权的广泛保护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思维是以公理为基础,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运动,它要求对概念的界定应该遵循相应的规则。欧美的立法及其理论则不仅混淆了不同学科上的隐私概念,而且其对隐私的界定还有悖于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存在外延不周和法律适用不确定的缺陷。我国《民法典》及其理论上的隐私制度由于是用美国的隐私概念糅合了欧美隐私的内容,因此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未来我国民法典应改变欠妥的隐私观念,以法律保护的利益为视角将隐私界定为:直接承载个人名誉或尊严利益的个人信息。这样,隐私利益就可以纳入名誉权和一般人格权中予以保护。因此,在民法典承认一般人格权和名誉权的情况下,隐私权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