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4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长期以来 ,我国的道德建设偏重于政治教育而忽略了人格教育。 2 1世纪中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32.
人格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基础而使人达于真善美境界的完善性教育。教育作为人类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始终以人格教育为价值取向。本文从人格教育的本质性思考切入,对人格教育的理念、价值取向及其方式进行了探讨,着重提示了“好的教育”与人格完善的内在关联。本文还指出,在当代中国尤须注重“公德”教育及其方式,而且这一教育极具迫切性。  相似文献   
33.
一、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基础的工作之一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主要因为:一是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重要性和意义的总评价。作为知道行为的观念,它具有相对稳定性。这就需要一个人具有稳定的人格  相似文献   
34.
我国道德危机的根源在于国民人格素质的低下 ,国民人格素质的低下是由于我国人格教育的失误造成的。因此 ,把当代中国教育的视角和方向投注在培养人、培养现代人格的目标上 ,切实加强和改善人格教育 ,这是解决我国道德危机和国民人格素质低下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5.
从事实出发,说明给孩子减负,特别是心理减负的重要性;并从此角度,论述小学生人格教育的任务、方法和要求,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6.
荀子的思想体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朴素的唯物主义与人性本恶的认识论奠定了荀子人格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教育内容采用儒家经典文献,注重外在教化与内在自省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荀子培养与塑造个体理想人格的教育思想深邃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
90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培养塑造他们健康人格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要求。在网络时代,我国高校人格教育现状亟待正确定位和提升实效.摆脱“强调理论教育忽视人格实践活动”、“强调理想人格灌输忽视健康人格引导”两大困境。作为“数字原生代”、“传统文化疏离者”,90后大学生与“数字移民”、“数字难民”的教育者出现了“数字鸿沟”。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者需理顺教育思路、探索合适途径、选择有效方法,才能帮助90后大学生自觉抵制“新媒体旧文化”肆虐,积极应对现实社会阶层和社会诸要素急剧分化、重新组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8.
"差不多老舍没和教育事业断过缘",展读老舍的全部小说,以教育为题材的占了大多数,清晰可见老舍是个有较为系统教育观的小说家,而且他的教育思想是非常独特的.老舍以他深刻的洞察力,多方位地指出了教育界的种种现状,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39.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注重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倡导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思潮对于高校的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启示主要体现在对人格教育目标、人格教育内容、人格教育方法、人格教育环境、人格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0.
梁启超站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立场,提出我国国民必须克服传统国民的劣根性,积极培养具有爱国情操、社会公德和健康体魄,敢于竞争进取的新型国民。这些论断对我国当代体育教育改善和塑造学生的体质和精神面貌,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