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尝试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次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但由于目标虚无、方法欠妥、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的根本问题,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22.
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毛泽东开始不满意赫鲁晓夫的某些观点和做法,赫鲁晓夫也对中国这时发生的政治运动持怀疑态度。1958年在中国兴起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曾使苏联领导人大惑不解。 相似文献
23.
朝鲜战争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了同西方国家的"和平竞赛".与战争形式不同,"和平竞赛"是两大阵营在较为缓和气氛下的一种角逐.虽然冠以"和平",但终归是角逐.经济、技术、国防等实力总体上落后于西方的社会主义国家,希图通过迅速提升国力,赶上并超过西方国家.有专家考证,最早提出"和平竞赛"的是苏联的马林科夫,他在朝鲜战争停战的翌年即表示苏联主张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进行"和平经济竞赛"[1](P147). 相似文献
24.
毛泽东早年的新村主义理想与晚年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要求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并且在这种理想社会的内容设计上有许多重合之处。同时,两者的历史命运相同,都归于失败。可以看出,新村主义理想对毛泽东晚年思想是有一定影响的。 相似文献
25.
胡键 《社会观察(上海)》2010,(4):1-1
改革开放以来,从出现的频率来看,除了“改革开放”一词之外,“农民工”可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并不奇怪,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任何问题都必然与农民有关。农民虽然一直是中国的弱势阶层,但“农民”一词却在中国主流话语中高频率使用。从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到晚清洋务运动以后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快速推进工业化、人民公社化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农村劳动力的大解放,都反映出中国农民作为社会变迁的最重要的力量,不断地在改写中国历史的篇章。 相似文献
26.
27.
为了推动中国现代史和农村管理体制变迁的理论探讨,运用档案及田野调查资料,采取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论述了西安市城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认为西安市城乡人民公社是一哄而起建立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有许多弊端,它的终结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28.
本文旨在探讨在既定的宏观资金配置格局下,农村经济内部积累机制的变化过程及其不同的特质,特别是分析在农村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积累机制被赋予了哪些新的特质。 积累机制是由经济体制的状况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会产生与此相适应的积累机制。随着农村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我国农村经济中的积累机制大体经历了三种形式的演变。 1、个体农业时期的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