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金波 《南都学坛》2002,22(6):31-34
在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 ,资本积累是重要的制约因素。统购统销是适应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寻找一个保证统购统销顺利实施的组织形式 ,是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不断加速的重要原因 ,最终产生了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统购统销的实施 ,为我国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是我国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许筠  冯开文 《职业时空》2008,4(9):141-141
人民公社是国家为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而全面控制农民剩余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经济中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它为中国“工占农利”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它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持了中国农村近20年的平稳运行。人民公社时期的中国农业保持了略高于人口增长的实绩,其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与同期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相当显著的,公社的某些制度安排诸如包产到户、家庭副业等为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它的解体,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3.
贺吉元 《老年人》2004,(6):38-39
195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相继出台。今天看来,所谓三面红旗,绝非孤立单一,而是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的一个整体。可以说,总路线是“大跃进”总的指导方针,大跃进”又是总路线的具体实践,人民公社则是“大跃进”迫切追求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总路线的形成是从批判反冒进开始的。1955年夏,中央高层领导人就农业合作化发展速度问题产生了分歧。这年10月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说:“要拿个好办法,可以使合作社办得又多又快又好。”随后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4.
5.
信念、权威与制度选择——基于中国人民公社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制度选择的决定因素及其选择机理的分析,以往的视角主要集中在技术结构、资源禀赋和文化方面,这种解释的最大缺陷是对人的作用重视不足。该文借助于中国“人民公社制度”选择的逻辑分析,构造了一个内生信念与权威的模型,系统论述了制度选择的机理。文章的观点是,任何一项制度的选择都是为了其特定的功能,制度选择的决定因素是个人信念和权威;个人信念经过主导集团的认可、加工与宣传,最终成为社会信念,以社会信念为基础的制度选择过程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6.
陈英 《理论界》2008,(8):102-104
人民公社体制之所以在我国建立,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它的建立既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某些理论的误解,又是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战争经验的影响,同时和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东西南北》2014,(12):39-41
《人民日报》记者前段时间探访了多地机关食堂,这些食堂的菜价不是一般的便宜。食堂,常见于学校、公司、工厂和军营,单从字面来看,指的是许多人一起吃饭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容易产生故事,许多人一起吃饭的地方更会造就历史。50年代曾掀起大办“人民公社食堂”运动,社员可以“放开肚皮吃”,食品“特供”制度也在这一时期产生。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近日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首先要接地气。接地气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带着感情和责任调查研究。那么,老一辈革命家是怎样接地气的呢?1961年6月和7月,陈云在上海市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听了两次汇报,还召开了10次专题座谈会,最后形成《母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喜欢讲功能和结构,经济学喜欢讲效率和效益.在解释婚姻这种组织形式上,它们有共鸣.婚姻是一种经济互惠组织,是双方当事人执行显性和隐性责任的一份不完全合约.婚姻的成本是:双方都要牺牲某些独立性、作出许多关于个人习惯、交友方式和支出方向等方面的妥协;婚姻的收益是:提供伙伴关系、互相关心和爱情,为繁育孩子提供便利.婚姻的交易成本是:与结婚和离婚直接相关的费用.结婚的机会成本是保持单身所获得的福利,离婚的机会成本是保持婚姻所获得的福利.两个人只有在结婚的共同收益大于单身时的各自收益之和的情况下才会决定结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产权结构-计量能力-环境特性-经济绩效"的制度分析框架,揭示了人民公社组织制度低效率的根源,并引入"柠檬市场"模型从监督成本的维度解析了败德行为造成人民公社失败的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