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7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002篇
劳动科学   133篇
民族学   192篇
人才学   244篇
人口学   77篇
丛书文集   1796篇
理论方法论   369篇
综合类   3082篇
社会学   776篇
统计学   313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688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573篇
  2011年   793篇
  2010年   554篇
  2009年   666篇
  2008年   913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所谓以人为本,从哲学上讲就是把人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实践发展的目的.反映在具体工作中,要求我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研工作中的以人为本,总的来说就是"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从人的现实情况出发,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从人的现实环境出发,围绕人的利益、情绪、愿望、呼声、疾苦、经验、创造等来确定调研的课题,从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和大多数群众的意见来确定调研的方式、方法,从为人的生存、生活和全面发展出发得出调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2.
党委办公室是党委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委的重要综合协调部门,是党委的参谋部,又是指挥部和后勤部,担负着承上启下、协调各方的重要责任.办公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近年来,我们立足为党委当高参,为基层和群众服好务,致力于打好"四张牌",抓好党委办公室工作,连续五年在州委办公室工作评比中名列前茅,得到了广大群众和领导的好评.  相似文献   
83.
调查研究是办公室工作的基本功.以真实取信于民的民情调查,通过干部直接到群众中听取意见的方式,深入体察民情,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改进干部作风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根本出发点的前提和基础.在长期的地方党委办公室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各级干部只有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民情调查,脚踏实地为群众办事,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8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思想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出这一思想的产生,既有国际背景也有国内背景;这一思想的理论渊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理论、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这一思想的深厚意蕴,包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新时代中国要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打好三大攻坚战,缩小两大差距,提升五大文明,又要稳步迈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85.
86.
87.
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根本要求上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必须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立场来源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在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不同内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革开放的评判标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总体社会发展理念,这些具体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反映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思想表现更具时代性、导向更具目标性、需求更具多样性、落实更具艰巨性。这就要求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我国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以增...  相似文献   
88.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朝边境由于经常受到美军飞机的空中侦察,甚至是轰炸、扫射,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此,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针对美国侵略暴行的控诉活动。1951年,东北人民组成代表团在北京开展了一系列控诉美国侵略暴行的活动,举办控诉美国侵略暴行大会、举行美机轰炸东北暴行罪证展览会、参加首都各界反对美国侵略座谈会等。这些活动向全世界人民有力地揭露了美国侵略暴行,加深了国际社会对美国侵略本质的认识,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提振了战胜敌人的信心,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9.
90.
在历史的脉络中,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蕴含着“民族”和“民主”两个要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于通过唤醒各族民众的“人民”意识,激活“人民”的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起点,也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政治底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与“人民”产生了深刻的意义关联,自近代以来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实践被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以“人民共同体”为政治基石,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优势,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的政治逻辑,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