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52篇
劳动科学   77篇
民族学   99篇
人才学   245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733篇
理论方法论   291篇
综合类   2950篇
社会学   1807篇
统计学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704篇
  2010年   843篇
  2009年   621篇
  2008年   766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清平湾是史铁生做知青时生活的地方,在告别十年之后,他失去双腿,由此他无法再回到广袤的黄土高原,却深深怀念着它,于是写下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者把写作的视点放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回归,以闲谈的笔调、故事情节上的弱化、语言上的美感、节奏上的跳跃回放等使文章充满了散文诗的气质,渗透着自然素朴的文学之美,高扬着纯朴、善良的人性美和超脱人生苦难的精神美。  相似文献   
102.
白居易的花木审美发展了传统的"比德"方式,影响了周敦颐的"中通外直"之说;重视"美刺兴比",寄寓政治批评、民本情怀;在花木审美中融入了人生感慨、友朋酬和;极大地拓展了审美范围,"发现"了白色花、紫色花、南国花、村野花,白莲、杜鹃等许多花卉经白居易而扬名.白居易的花木审美是在中唐的社会思想背景之下展开的,同时又具有范式效应,在中唐以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3.
因为不谙世事,他们错走了人生第一步;因为桀骜不逊,他们又被称作“问题少年”。为了让这些曾经犯错的孩子不再成为家庭的负累、社会的“另类”,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创造性地建立了珠江青少年成长基地,使这些深陷迷途的孩子重新找回了自我。  相似文献   
104.
钟洁玲 《社区》2010,(2):21-22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学大师,今年101岁。 65岁那年,他发表《般若心经入门》,因说法精妙,一举成名。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四方讲学,开专栏,年年推出新作,迄今著述超过130部,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05.
黑丁 《百姓生活》2010,(7):39-41
都对婚姻现状不满的两个已婚闺蜜,相约各自寻找"后备丈夫"2006年元月的一天早上,北京海淀区一家饭馆的总经理柳红心情郁闷地来上班。她的好友、酒店的合伙人杨桃走过来问她:"你脸色不好,怎么了?"柳红叹了口气:"又和丈夫吵架了。"  相似文献   
106.
美文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供借鉴的蓝本,还可触动我们的心弦,反观生活,提高认识,充实自己的人生体验,为自己的写作灵感储备丰厚的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107.
美国和英国的两个心理学研究所,曾联合对中学毕业照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108.
马德 《社区》2012,(15):54
人生路上,要学会善待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可以让人生走得更远;善待自己,可以让生命活得滋润。无论是善待谁,其实都是温暖在流转,都是爱在延宕,最终,施及别人,惠泽自身。在顺境的时候,想着去善待他人。己顺,示人以平和;已达,示人以谦恭;  相似文献   
109.
《中庸》修养工夫有其人性论的基础,对于这一问题,本文从人生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修养方法的合理性加以梳理与探讨,并且指出,就先秦儒家阐释的重心来说,经历了一个由孔子偏重修养工夫到盂荀注重人性探讨的转向,而《中庸》在这种转向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钱穆是现代新儒家的著名学者,虽以史学成就著称于世,但其文学修养也相当深厚.在文学研究方面,他熟知中国古代文学的底蕴与精义,其阐释和分析,显示了绵长修远的诗学精神.在文学之根、和合之美、人生诗化等方面,钱穆汲取古代文化的母乳,在此基础上丰富现代文论言说的底蕴,学术目标变得具有理性的可感性和可握性,其充满历史意识与诗心情趣的文学观念,彰显了一种有根的中国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