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544篇
劳动科学   75篇
民族学   99篇
人才学   243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747篇
理论方法论   292篇
综合类   2944篇
社会学   1802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701篇
  2010年   843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761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吴非 《现代交际》2005,(7):48-48
幸运,有谁会拒绝?以前,幸运是梦,是人人都拥有的一个梦,一个世世代代的梦。手中的这本《GOOD LUCK:让幸运来敲门》虽然击碎了我的梦,但却告诉了我幸运的真谛,那就是幸运不是等来的,需要创造。细细品味这本书,过往的一切经历随阅读的进行悄然而至,让我从繁复的人生中感悟到幸运的本质。如果你是青春少年,你会带着这份惊喜不断地成就未来的“幸运”。如果你是年轻人, 你会设计出自己的“幸运”人生。如果你是中年人,你会重新发现成功与教训中深藏的“幸运”。如果你是老年人,你也会深有同感,并积极地延伸你的“幸运”。  相似文献   
62.
图书馆以文献的搜集、整理、存贮和传播为己任,因而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图书馆教育属于社会教育的一种,它涉及到每个社会成员及其整个人生历程,而且在信息化社会中。因为各类教育的开放和融合,图书馆还将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其他社会教育的技术支撑和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对那些财力欠缺、人才相对贫乏的县馆来说,社会教育职能工作又是如何开展的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63.
萧红选取“童年回忆”这种叙述模式,不仅写出了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状态,而且借助追忆,一次次重返乡土童年,真切地看到和认识了自身的历史,并在情感的宣泄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同时,这种回忆也是她介入人生体验,展开生命审视的一条途径。她通过“童年回忆”深刻地认清了现实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4.
《人生与伴侣》2006,(2):66-66
自2006年第一期起.《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读者俱乐部正式成立了。只要您填写一张会员登记表、粘贴三个刊花,并将会员表剪下寄至本刊下半月版读者俱乐部管理处,您就是我们的青铜级会员了。  相似文献   
65.
对人的研究和人生的研究历来都是人类社会的研究主题。在以往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制约、人类思维的局限、人对自身认识的不足,因而人的问题、人生问题往往被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掩盖。作者认为人的科学是并列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群,并详细论证了人生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律和内容,人生科学产生的必然和人生科学研究的价值,初步提出了人生科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6.
关注“优存”的赏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美学凝结着关注人格提升的生命意味。这种特征尤其表现在赏美观照与鉴赏)观念中。其基本视野是把对自然的现照当作人生现照,把自然界看作人的生命发展与完善即优存的源泉和动力;道、儒、禅三大美学流派由于看待主客体交融共生的模式不同,分别形成了养生、养性、养心的优存追求;而悟生与畅生的现照方式,则是中国古代美学的赏美之道。  相似文献   
67.
传统“警世”文学里,作家在表现人的基本需求时往往流露出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态。这种向往与恐惧心态的交替或反复出现,反映出作家对于喜与悲、幸与不幸,对于历史、社会、人生的倏忽变幻的循环感,这使中国古典作家轻易地接受佛教的轮回观念。这种对于生命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感受与表达,显示了传统“警世”文学的深刻与凝重。  相似文献   
68.
春波 《决策探索》2004,(12):25-25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仕途官海,力争上游。做大官员,成大人物.干大事业,出大风头,此皆人之所欲,众之所求也。古往今来又有谁愿屈人之下、甘拜下风乎?  相似文献   
69.
鲁迅的故事     
王宏宇 《决策探索》2004,(12):82-82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一生勤奋好学.十分惜时。少年时在三味书屋读书.因为家境所困,清早要料理家务.有一次上课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为记取教训.在书桌右角上刻一“早”字,自此再也没迟到过.  相似文献   
70.
在"为人生"文论话语的理论行程中,王国维通过阅读桑木严翼《哲学概论》、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对席勒思想的介绍,选择性地接受了席勒的"审美人本主义"。在王国维的理解中,"描写人生"是席勒审美人本主义观念的具体表达,"人性完整"的理想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受此影响,王国维标举"诗歌者,描写人生也",在中国最早确立"艺术表现人生"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