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512篇
社会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文从克里普克所攻击的所谓"弗雷格一罗素的描述主义传统"出发,比较了弗雷格和罗素在处理单词词项的语义值方面的分歧并检讨了背后的方法论进路的差异:时于弗雷格,其涵义指称区分的二层次意义理论的基础是以"求真"为核心的数学一逻辑哲学;对于罗素,以"亲知原则"为典型特征的认识论立场则是其指称理论的出发点.文章进一步比较了弗雷格式思想和罗素式命题的不同特征并讨论了它们对新指称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论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的指称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欢欢 《理论界》2008,(4):92-95
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克里普克和普特南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发展出相似的指称理论,即因果指称理论。克里普克对模态逻辑和可能世界理论的探讨有助于理解普特南的论证,普特南的论证也澄清了克里普克指称的固定性和后验必然真理的观点。但是经常被忽略的是,他们的理论在许多方面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普特南对因果指称理论的批评和反思,揭示出该理论背后因果实在论的形而上学本性。  相似文献   
43.
对于研究方言的人来说,人称称谓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方言研究中的富矿,徽州方言的方言区域尽管不算大,人口也不多,但它的人称代词和称谓名词都非常丰富多彩,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其词汇量明显超过了吴方言和四川方言。又因为它从几乎所有的方言语系中引进、改造了不少的方言词,致使对于徽州方言人称及称谓词的研究,几乎涉及所有的方言语系。从而也加深了人们对徽州方言与其他方言相互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4.
罗素的《论指称》一文在研究成果中存在着一个教条,即该文的主旨是解决"非存在物"、"同一律失效"与"排中律失效"这三大哲学难题。实际上,罗素在1903年《数学原则》中的指称理论足以解决这三大哲学难题。《论指称》只是罗素解决悖论系列工作中的一部分。它为罗素提供了一种解决悖论的工具,即摹状词的逻辑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罗素成功地消除了引发罗素悖论的"那个由不包含自身的类所组成的类",并维护了《数学原则》中的非受限变元原则。  相似文献   
45.
由于汉语诗词讲究精练含蓄,常常不用人称代词或指代不明,这给译者在主语的判断和人称的选择上带来了困难,但是也为译者提供了比较自由的阐释空间.从关联理论出发,汉诗英译时人称必须明示,译者应根据作者的交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理想化的语境假设,灵活选择人称视角来表达作者的交际意图,尽量避免误译,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6.
动词     
《阅读与作文》2010,(1):56-58
一、动词的定义和种类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如:study(学习)live(生活)play(玩)know(知道)succeed(成功)动词和名词、代词一样,也有人称和数的变化。谓语动词的人称和数一般必须与主语的人称和数一致。动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从其含义来分,动词有实义动词、连系动词、情态动词和助动词。从是否需要宾语来分,实义动词又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相似文献   
47.
典故解析     
破天荒唐代荆州举业不振,每年解送举人,均未小试,时人称为天荒,刘蜕以荆州解送的举人而考中进士,人称破天荒。后来多用此语比喻从来没有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这个典故出自《唐摭言》卷二,《北梦琐言》也有类似的记载。  相似文献   
48.
从柏拉图到蒯因,哲学家们提出各种方案证明"a=a"和"a=b"没有区分。这些证明尽管没有逻辑错误,但是违反经验,还是有瑕疵。弗雷格通过赋予语词意义和指称,试图证明"a=a"和"a=b"在认知意义上有区分;但是,由于弗雷格允许意义不同的语词可以有相同的指称,他的努力还是功亏一篑,"a=a"和"a=b"依然没有区分。有关同一性问题的讨论,尽管弗雷格的回答符合经验,但是不如柏拉图等人的回答在逻辑上完备,没有矛盾。这是一个很无奈的结局。  相似文献   
49.
人称指示语是语用学的传统研究课题,也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在文学作品中,人称指示的使用也有着重要的文体学意义。在著名的文学作品《呼啸山庄》中,人物会话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称指示的表达形式,分别实现着不同的语用功能。如人称指示的转移,体现了语用距离的调整,对于展示人物关系、表达人物情绪、推动情节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金瓶梅词话>中的"我"基本上完成了对"吾"的取代、置换."咱"表示复数的用例要大大多于表示单数的用例."俺"主要用于单数,常作定语."奴"(家)的用例超过了"咱",均为女子自称,只用于单数.在三种复数形式中,"俺每(们)"和"我每(们)"一般用于排除式,"咱们"一般用于包括式.第二人称代词"你"、"汝"、"你每(们)"等的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你"出现频率最高,"你每(们)"就少见了许多,"汝"则极为罕见."汝"同"你"的差异并不是语法上的,而是修辞语用上的.第三人称代词中,"他"的用例最多,是<词话>所有代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他每(们)"的用例次之,"伊"的用例最少.<词话>的反身代词中,最常见的是"自",其次是"自家",而"自己"则使用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