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37篇
社会学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谢志鹏  赵晶  汪涛 《管理评论》2022,(6):303-314
在沟通中,人称称谓会影响沟通的效果。但是时至今日,营销学界中对沟通中单/复数第一人称称谓影响进行的讨论仍凤毛麟角。基于刻板印象理论,本研究通过四次实验验证了单复数称谓与品牌犯错类型之间的交互效应:当品牌犯下能力相关错误时,相比使用复数第一人称进行道歉,使用单数第一人称进行道歉效果更好;而当品牌犯下道德相关错误时,相比之下使用复数第一人称进行道歉效果更好;拟人化感知中介于此效应。本文推论,相比于复数称谓,单数称谓会激发消费者拟人化感知,这会启动消费者对产品的人类刻板印象理解,从而对产品不同层面(能力/道德)的改进可能性产生不同期望。本研究拓展了沟通风格以及拟人化等方面的理论深度,同时为企业危机处理提供了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波德莱尔的"应和论"对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托马斯的自然观,通感的运用,生死欲主题,人称的运用,比喻性结构几方面阐述了狄兰.托马斯诗中的"应和论"思想,以及"应和论"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首先概述了社交指示语的概念、国内外研究概况,接着陈述了汉英礼貌原则并以此为理论依据,从人称指示、称呼语、敬语谦词三个方面分析了汉英社交指示语的异同。指出了跨文化交际中应当重视社交指示语的用法差异,以使交际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44.
人称语法层面与交际活动中对象指称层面的关系为基点,通过化妆品广告语篇这一载体,探讨隐于人称偏离背后的种种语用目的与意义,发现人称偏离对品牌商家产品广告语篇的解读具有特殊的意义,无论是彰显发话人权威还是拉近读者心理距离等,都是为了实现礼貌意义和化妆品广告的功能语旨,说服潜在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意愿并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45.
46.
“人称”和“第X人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理论界,一些论者将“人称”的概念等同于“视角”的概念,是错误的。因为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人称”以“我”、“你”和“他”作为标志,只有3种形态;“视角”是叙述者叙述故事的方式,呈现多样性。2.“视角”比“人称”负载更多的美学信息,内涵更为深广。3.“人称”和“视角”对读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因此,“第X人称视角”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47.
对于研究方言的人来说,人称称谓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方言研究中的富矿,徽州方言的方言区域尽管不算大,人口也不多,但它的人称代词和称谓名词都非常丰富多彩,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其词汇量明显超过了吴方言和四川方言。又因为它从几乎所有的方言语系中引进、改造了不少的方言词,致使对于徽州方言人称及称谓词的研究,几乎涉及所有的方言语系。从而也加深了人们对徽州方言与其他方言相互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8.
文章以酒店宣传资料为例,从人称指示语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汉语旅游文本英译时运用人称指示语的意义,指出在以游客为目标的旅游型文本中,人称指示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9.
叙事人称的问题在文学叙事活动中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如何灵活地调动叙事人称,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写作策略。了解把握三种人称各自的功能特征,才能对其灵活选择与调度,使读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和感情浓度。侧重分析了文学叙事活动中叙事人称的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50.
代词根据其作用和分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反身代词.在实际生活中,代词的分工常常被打破,从而出现各种“移位”现象.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第一人称代词向第二人称代词的“移位”.其次,事物指示代词用作人称指示代词、指示代词之间以及反身代词的“移位”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