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55篇 |
免费 | 176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26篇 |
劳动科学 | 35篇 |
民族学 | 221篇 |
人才学 | 148篇 |
人口学 | 125篇 |
丛书文集 | 1751篇 |
理论方法论 | 414篇 |
综合类 | 3216篇 |
社会学 | 966篇 |
统计学 | 1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242篇 |
2022年 | 281篇 |
2021年 | 305篇 |
2020年 | 294篇 |
2019年 | 244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439篇 |
2013年 | 295篇 |
2012年 | 411篇 |
2011年 | 548篇 |
2010年 | 534篇 |
2009年 | 523篇 |
2008年 | 848篇 |
2007年 | 511篇 |
2006年 | 363篇 |
2005年 | 301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210篇 |
2002年 | 196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62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小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1):60-65
目前,国内法学研究将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界定为环境财产权、新型财产权、用益物权、准物权等。站在国内法的角度,这些对碳排放权的法理解释有其合理性。但从“差别原则”向“共同原则”转变的进程中,更需要从国际法层面对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作出深层次的回应。碳排放权的自然法、国际人权法以及人类生态法属性应是当代人类控制温室气体,确保人类享有清洁空气权的国际法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2.
73.
黄增喜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1-27
《圣经》独特的宇宙论蕴含着鲜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肯定了人之于自然万物的优先性,将人的价值置于全部受造物的顶端,甚至凌驾于地球生态系统之上。传统基督教神学继承并发展了《圣经》的自然观,肯定了自然的非神圣性,坚持认为人为自己的目的而利用自然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不受任何道德上的限制。此种自然观的确立,为近代西方人走向对大自然的全面征服与利用奠定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4.
正联合国人口基金宣布,2011年10月31日,地球迎来她的第70亿位人类居民。这一天是西方传统的万圣节,选择这个日子,并非精确预计第70亿位公民的生日,而是借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再次向人们警示一个严峻的问题一一人口过剩。早在1789年,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就在其代表作《人口论》中提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呈代数基数增长,粮食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同步,从长远来看,人 相似文献
75.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人类的生产生活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威胁与挑战。面对“疫情黑天鹅”的出现,人们很快意识到携手共建命运与共的生命共同体是当今世界共克疫情的首要任务。为深刻了解新的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本文将从其理论渊源入手,在深层次剖析其内在涵义的同时,从推动全球抗“疫”的合作与共赢、提高中国话语权及国际社会影响力、推动“后疫情”时代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促进世界历史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范式创新四个维度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6.
蔡祥军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61-166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国家坚持国际经济、多边文化的核心理念,经济与文化并存,经济是表现,文化乃固本。国家《论语》译介工程项目就是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基础上使各国文化“和而不同”。在国际贸易日益繁荣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儒家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以达到交流、共通、合作之目的,从而对“一带一路”倡议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7.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价值追求,超越了狭隘的国家理性。在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紧密的相互依存状态下,各国间和全球层面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使人类结成紧密共同体的内生动力。所谓共同利益,主要体现为国家的共同收益、国家间的利益相互交融、机遇与成果的共享以及风险与挑战的共担等。从横向上来看,共同利益涉及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个领域;从纵向上来看,共同利益包含国家、区域和全球等多个层次,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间相互交织并彼此贯通,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共同利益体系。在当前国际关系实践中,共同利益是存在的、可见的,而且是不断增长的,但同时也是不均衡、不充分的。基于共同利益发展的现实状况,未来应着重从四个方面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即促进不同领域间的均衡与协调发展,通过新型国际关系来构建不同层次的和谐环境,以一带一路的创新实践来切实增进共同利益,通过提升中国的能力建设来推进共同体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78.
后疫情时代,影像媒介在故事建构和文本叙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介叙事也深刻影响着受众的情感和观念。以新冠疫情题材纪录片为例,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生命叙事实践,聚焦疫情故事的讲述如何建构意义、传递情感和社会认同。生命叙事实践作为一种"表现性话语",通过个体叙事积极地进行自我主体意识的表达和意义建构,在意义相通的共情场域中唤醒和联结情感记忆,并在情感创伤的"外化"过程中获得心理疗愈。同时,该实践在共情传播过程中以情感话语和"去他者化"话语分别构建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79.
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当代技术革命为基础而实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及转换 ,构成了当代人类特殊的生存困境 :一是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的攫取所造成的“全球问题”,二是由对物的依赖性所造成的人的“物化问题”。人的“物化”问题 ,是当代愈益突出和最为根本的“全球问题”,它构成了当代人类生存的深层的文化危机。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过程 ,在文化意义上是空前的价值观剧烈震荡的过程。“后工业文明”既以“大众文化”的形式表现为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 ,又以“哲学”的方式表现人类对当代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因此 ,新世纪哲学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 ,又具体地表现为对当代社会思潮和当代哲学思潮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80.
云南省提出并大力推进的"三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文的、德性的、价值的教育,与知识性科学教育有本质的不同,二者应该携手并进,相互融合,让我们的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三生教育"的全面实施也将有可能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性之教育智慧与教育模式而贡献给全人类,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增进全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