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5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0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26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12.
《云梦学刊》2014,(2):80-80
陈天威的新哲学著作《对称论》于2013年12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对称论阐述了一种“合而为一”的存在观,即事物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位一体的方式形成模式组织而轮转流变的本体存在。物理学证实,对称性是宇宙和万物起源的最底层法则和基本规律,所有的物理学定律都能够从对称性原理中推导出来;数学的每一个演算都依从于等价不变的对称性来推移,数学是实质上的对称性语言;对称性还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尹贝贝 《决策探索》2009,(16):85-85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标志,是人类传播知识、积淀文化的工具,因其信息承载量大、便于流通和极具人文情怀,成为人类交流思想的完美产物,它以自身独有的特质与魅力,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具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书籍装帧设计艺术是随着书籍的诞生而产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它具有审美的、功能的、工艺的多元本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在不断改变,不仅注重书籍的实用功能,而且越来越注重它的审美价值,即书籍的审美价值,也就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  相似文献   
14.
《北方人》2010,(3)
巴比伦(Babylon)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幼发拉底河右岸,建于公元前2350多年,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巴比伦意即神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特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对人类文明有巨大贡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国校友会网推出"1999——2010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前三名仍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耶鲁大学前校长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上这样嘲笑中国大学:"它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并竟然引以为傲,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恢复高考33年来,中国共选拔了5438万名大学生。千军万马过的不再是独木桥,大学也不再是从前的大学。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9,(6):60-61
巴比伦“空中花园”建在哪里? 巴比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千米处,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并称四大古国。一般认为,巴比伦“空中花园”建在幼发拉底河东面,距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大约100千米,为巴比伦最兴盛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时代(公元前604年-前562年)所建。千年古都巴格达曾是阿拉伯鼎盛时期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向来以文学艺术和雕塑绘画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8.
<正>档案作为人类文明和历史传承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洪荒时代到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从仓颉造字到新的网络用语的出现等等,档案对人类文明的促进和发展作用无处不在。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承地——校园,重视档案管理,强化档案意识就显得  相似文献   
19.
宗平 《老友》2010,(10):4-5
上海世博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国际盛事,而且强烈地打上了"中国特色"的印迹。它以世博史上罕见的激情引发了世界对中国举办这场人类文明成果盛会的热切赞誉,推动世界各国相互交流与借鉴,同时吸引人类社会对最先进科技成果的关注,启迪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0.
青舟 《城市观察》2014,34(6):1-1
正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丝路文明。虽然早期的丝路文明是在相对狭窄的范围内缓慢发展,但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和商品交换的出现,就开始有了文明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比较和相互借鉴。特别是当历史之船驶入"世界历史"的广阔海洋后,丝路文明的交流互鉴也就成为了一种常态,丝路文明正是在交流互鉴中才被注入生机、赋予活力、丰富多样、精彩纷呈。这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