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535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74篇
人才学   117篇
人口学   318篇
丛书文集   1618篇
理论方法论   337篇
综合类   2828篇
社会学   781篇
统计学   110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797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8 毫秒
971.
正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它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又是以人为主体,以文化建构为底蕴,以意义追求为指向的人的生命表现、生命确立、生命发展的法则、原理和规律。语文教育的本质素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之争,近年来的语文研究者对二者相统一的认同业  相似文献   
972.
《圣经》独特的宇宙论蕴含着鲜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肯定了人之于自然万物的优先性,将人的价值置于全部受造物的顶端,甚至凌驾于地球生态系统之上。传统基督教神学继承并发展了《圣经》的自然观,肯定了自然的非神圣性,坚持认为人为自己的目的而利用自然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不受任何道德上的限制。此种自然观的确立,为近代西方人走向对大自然的全面征服与利用奠定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73.
王霞 《学术探索》2014,(5):122-126
美国作家E.B.怀特在小说《夏洛的网》中以生动幽默的笔触构筑了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在两者的双峰对峙中,怀特呈现了人类世界的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破坏以及自然世界的清新美好、动物的友爱互助,从而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爱、友谊等问题的思考,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夏洛的网》所呈现的幻想世界中,夏洛、坦普尔顿等动物有深刻的寓意,并形成对比映衬关系。  相似文献   
974.
正王阳明的"万物一体"思想在当代有多重解释路向,彰显了丰富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然而学界大多是从形上的角度去诠释"万物一体"思想,如本体论向度以及境界论向度等,[1]对其中内涵的与现代社会中治理自然相曲通的思想的研究仍然较少。"治天"中的"天",并不是指抽象的道德世界或超越的宇宙力量,而是与人类社会相对的自然界。所谓"治天",在王阳明那里,就是从"万物一体"思想出发,说明自然与人同根同  相似文献   
975.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趋势已现实地展现于我们当今的时代生活,凸显了人类生存的趋同性,尽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还存在中心与边缘、强权与落后的矛盾,但这是前进中历史的必然,可以通过人类的协同发展、对话和沟通等形式加以化解.如今,全球化作为人类的历史选择,已经显现它自身强劲的发展动力.当今时代,不加入WTO则丧失发展的机遇.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的生存表明人类正在实现个体化的超越,每个人的生存必须以他人的生存为前提,共生共容是全球化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976.
共富不仅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也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归宿.本文从经济的角度论证了实现共富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77.
黄修己 《河北学刊》2005,25(5):170-172
杨义从东亚学的角度阐发了战争的历史记忆,认为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历史记忆,就是从文学与战争的关系中,正视和剖析那场沉重的东亚地图的撕裂和反撕裂的战争,及其至今尚未得到平复的严重的后遗症,从中寻求人类的正义感、责任感民族以及民族和国家之间正常、健康、和好、互惠发展的历史可能性。严家炎探讨了抗战时期启蒙与救亡的关系,认为在抗日战争这个"救亡"的高潮时期,文学中的"启蒙"仍与"抗日"结伴而行,并没有停止。"启蒙"任务后来被取消,真正的原因在革命队伍内部,是封建思想侵袭革命队伍的结果。王富仁一方面分析了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之间的区别,认为战争文学应当是作家从战争记忆中做出的一种人性的反思;另一方面分析了中外战争文学的差异,认为理想的战争文学应当充盈可贵的人类意识和人性意识。黄修己对战争文学做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我们在政治层面上歌颂正义战争的同时,还应该从人性层面上批判战争。战争文学最主要的不是战争中的宣传鼓动作用,而是通过影响人的感情来提升人性。吴福辉提出了"大抗战文学"的概念,并深入分析了五种类型的"战争体验"小说,认为这些作品将战时特殊的体验延伸到对民族性的自省,凝结为战争文学的最好的结晶。刘增杰深入论述了抗战反思文学思潮,认为在这种反思文学中,一类偏重于对现实政治层面弊端进行揭露与鞭挞;另一类则站在人类的立场,从精神层面对民族惰性进行剖析。指出:反思文学是抗战文学结出的最成熟的果实,抗战反思文学中保留着永具活力民族记忆。秦弓将眼光投向了已经淡出人们历史记忆的反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认为表现正面战场的文学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留下了关于抗战的珍贵的民族记忆。应该珍惜这笔宝贵的文学财富,全面启动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的研究,借以填补现代文学史不应有的空白。  相似文献   
978.
习近平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反复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于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而言,意味着既要对民族国家有情感认同,同时也要奉行互信互谅互鉴的文明观;既要遵循国内道德、政治、法律交往准则,形成理性意识与责任担当,同时也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既要把爱国主义视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进行提倡,并在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中寻求自我发展,也要在多元意识形态的碰撞中获取国际认同,在全球交流与历史传承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使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它不仅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具有指导意义,对深化和拓展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9.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研究彝族的尼木挫毕,但鲜有学者对仪式中的生殖崇拜象征做系统的研究。彝人自古以来盛行祖先 崇拜,重视人口繁衍。祭祖送灵的尼木挫毕仪式是彝人祖先崇拜的核心仪式,该仪式不仅体现子孙后代的孝心,同时也是子孙 后代向祖纰亡灵祈求生殖繁衍、家支人丁兴旺的仪式。以调研的凉山州甘洛县吉克家的尼木挫毕为例,探讨彝族生殖崇拜在 该仪式中的象征化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