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8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524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66篇
人才学   113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1568篇
理论方法论   318篇
综合类   2625篇
社会学   726篇
统计学   11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757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其中,信任关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文化因素在信任的形成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首先,基于文化的共同价值观所形成的信任关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不同文化间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不仅需要文化上的认同,也需要彼此尊重文化差异。文化上的相似性有利于促进信任的形成;同时,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有利于信任关系的形成,进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通过构建信任关系来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受国家和人民两个方面因素影响。受两国文化中关于信任的理解方式以及国家内部信任程度高低的影响,各国的国际信任水平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不同文化间人民的文化交流活动有助于加深文化间的了解,减少误判,从而增进互信,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92.
人类中心主义根本否认自然的价值、生态中心尊严和权利,割裂了人与环境的共存和谐关系,其结果严重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生态平等的思想唤醒了人们的生态意识,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至所有存在物。但是,生态中心论者认为自然与人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否认人的主体性,把这种理论付诸实践,同样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崭新理念,是我们今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93.
静物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从一开始就显示了人类社会对物质世界存在的反映,众多大师们--夏尔丹、塞尚、凡高、雷东、毕加索等都曾将静物绘画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无不以其特有的艺术品位确立了各自在世界画坛的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生物安全事关人类生命健康与国家发展稳定,习近平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生物安全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及时总结相关经验,推进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快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是当务之急。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要进行具体规划,细致谋篇布局,增强生物安全应急能力;要积极借助现有机制和平台开展广泛合作,提升生物安全防御能力;要不断完善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增强生物安全建设能力,共同推进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997.
生态中心主义将人类中心主义视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将人类中心主义解读为立足于人类的贪欲对大自然进行掠夺。但是考察西方近现代思想史可以发现,思想家们所主张的人类中心主义主要是立足于人类的福祉,而非人类的贪欲。在生态危机的产生过程中,人类中心主义不是作为内在的驱动力,而是作为现代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利用自然的正当性证明来发挥作用的。把人类中心主义视为形成生态危机的驱动力,遮蔽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驱动作用。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为生态人文主义,有利于避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欲望式理解和反生态式运用。  相似文献   
998.
开展高校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培养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国际交流的推动者,培养国际化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从更深层次挖掘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价值内涵,提高理论研究与实践路径的融合程度,通过论证国情教育的文化教育、专业教育、“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课程内容设计,结合来华留学教育新时代语境的分析,探研留学生国情教育的实践路径。来华留学生具备传播中国价值理念的天然优势,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研究认为,国情教育是留学生快速融入中国的有效途径,通过国情教育可以实现对中国国情知识的普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研究表明,应该探索国情教育顶层设计和长效机制,转变“被动灌输”的教学理念为“潜移默化”,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与国情教育融会贯通,设计“立足中国-融通世界”话语体系的留学生国情教育教学模式,优化国情教育教学内容等,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教育新格局下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9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的以实施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的绿色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并描绘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想:重返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行生态重建(生态现代化);建立混合型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实行经济的适度增长;重视民主、平等和正义,尤其是生产性正义;消灭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实现劳动闲暇一元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理想本质上是一种乌托邦社会主义,但是它对于我们反思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从反对历史哲学的宏大叙事出发,赫勒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将人类解放视为一个客观历史过程的做法排斥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是一种历史命定论.通过阐发一种民主的自由理论,重新解释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她力图"恢复"马克思人类解放论的主体向度,为当前激进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赫勒的激进民主理论带有明显的后马克思主义特征,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幻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