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4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87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伴侣(A版)》2013,(2):33
正问:两个月前,我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内骑自行车被同一小区内骑摩托车的林某撞倒受伤。林某认可是他的责任并及时将我送到医院治疗,先为我垫付了3000元医疗费,说待治疗结束后该赔偿多少钱双方再算。经医生诊断,我的前右臂及一根肋骨骨折。我住院治疗35天并遵医嘱在家休息15天后上班。在我与林某协商赔偿  相似文献   
42.
对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的年龄段及民事行为能力、权利能力进行了划分和分析,论述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提出了将年满16 岁不满18 岁的大学生确定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的立法建议;论证了在高校内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件的种类及责任承担原则  相似文献   
43.
王景龙  侯艳阴  胡振 《老友》2013,(8):54-54
随着全社会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成为不计报酬为社会服务的志愿者,这里面不乏有一些退休的老人。这些老人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如果发生意外,这些特殊的志愿者的权益如何保护,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案例:张大爷是一名退休工人,退休10年来,身体一直很硬朗。作为一名党员,前  相似文献   
44.
陈小洁  王磊 《社科纵横》2006,21(1):57-58
中国现行的民事立法在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上,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立法缺陷。本文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分析,针对其不完善之处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5.
46.
<正>一名离异单身女子与一名有妇之夫因婚外性行为,致使自己先后早孕流产和宫外孕,不得不实施手术,不但造成自己经济损失并且导致个人人身伤害致残。当这名女子要求男方承  相似文献   
47.
边缘 《社区》2002,(16):12-14
狠扇了方老板两个耳光。她一夜未眠,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未等天亮她便毅然逃出了店门。惊魂未定的许月萍流落街头欲哭无泪,自己身无分文想报案却又无钱无证,谁能信任她这个两手空空的弱女子。已经饿了两天两夜的许月萍好不容易转到武胜路保姆市场,她再也无力走动了,只好蹲在地上望眼欲穿地企盼着有正直善良的人家前来雇用她这个孤苦无依的柔弱女孩。直到傍晚时分,一位慈善和蔼的偏瘫老人来到她身前,询问了有关情况后便将她引至家中。来到偏瘫老人家里,许月萍才知道老人姓张名振林,时年56岁,中风偏瘫前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妻子黄旭兰是…  相似文献   
48.
当前教育法学研究中,对学生人身伤害概念的研究很少或者语焉不详.按照民法中人身权理论,学生人身伤害实质上是学生人格权的损害.从侵犯学生人格权的形式与侵权行为的特征的角度认识学生人身伤害的形式与特征,有助于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9.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6,(3):F0004-F0004
四川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四川省假肢厂).创建于1950年.四川省民政厅直属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是国家投资兴办的专为革命伤残军人和社会残疾人服务的唯一定点单位.是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公安厅指定交通、伤害、意外等人身损害事故中伤残人员安装假肢、辅助器具定点单位.省、市社保中心指定工伤伤残人员安装假肢、辅助器具定点单位。  相似文献   
50.
马腾 《南方论刊》2014,(10):42-43
劳动教养制度的规制的对象是行为严重违法,但不能达到刑罚标准的违法人员。随着劳教对象的扩大化,劳教受到社会各界的批判,最终废止。劳教废止之后,有学者提议尽快立法,以弥补劳教废止造成的管理真空。笔者以劳教对象为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对原劳教对象的立法条件仍不成熟,立法宜缓不宜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