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53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潘岳出任河阳令的时间,学术界看法不一,论者一般认为在咸宁四年.文章详细考证了潘岳出任河阳令之事当在咸宁五年春,并分析了此事发生的原因,认为不仅是潘岳个人的因素还涉及到西晋党争.潘岳被裴楷一派视为贾充之党羽而加以排挤,出为河阳令,将其赶出了朝廷.这是致使他题<阁道谣>的直接因素,而<晋书>本传系此谣作于河阳时,其行文在逻辑关系上明显有误.  相似文献   
52.
就我国如何通过立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相关问题,文章借鉴其他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践,提出了"明确规定警察的及时出警义务以及处理家庭暴力报警的程序"、"确立保护令制度"、"严格追究施虐者的法律责任"、"加强对施暴家庭儿童的保护"、"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主张。  相似文献   
53.
马立民 《社科纵横》2012,(2):131-134
明治前期的教育改革,对日本由传统向近代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它进行研究不但有助于探索日本近代迅速崛起的原因,而且有助于研究近代中日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尤其是中国效仿日本所走的近代化道路。文章主要就维新政变后到甲午战争前,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目的在于探索日本整合西学、儒学和日本国学进行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4.
《社科纵横》2016,(3):127-129
防谷令事件(1889-1893)是朝鲜甲申政变后日朝之间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期间,福泽谕吉阐述了其对该事件以及日本对朝政策的看法。事件解决前,福泽谕吉对甲申政变以来日本"因循姑息"的对朝政策提出了批评,希望政府制定"增进"两国感情、"促进"贸易的长期政策。事件解决后,为改善日朝关系福泽谕吉向政府提出"向朝鲜移民"的建议,并以"医生医治病人"来为事件中所采取的"文明流"外交惯例之外的"笔法"进行辩解。从最初对日本对朝政策的不满到事件解决后对其的建议、赞许以及为其强硬政策而寻找借口,这些都表现出福泽谕吉对朝鲜的强硬态度。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纠纷发展愈发复杂化,并且往往以国际平行诉讼的方式呈现,各国通过禁诉令、禁执令、反禁诉令等方式争夺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的司法管辖权,我国企业所受影响较大,2020年,最高法院为捍卫司法主权接连做出四个关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纠纷的禁诉令的裁定,并在民事诉讼领域创造性地适用按日顶格罚款的计罚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纠纷中禁诉令的适用,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在坚持司法礼让的原则下,积极应对标准必要专利纠纷司法管辖权的争夺,维护有序的国际市场和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56.
受华夷观影响,朝鲜对满清始终十分歧视,在双方确立宗藩关系后,朝鲜仁祖国王依然坚持反清政策,在双方事务中表面配合、暗中抵制.满清入关后,其对清廷的看法并未改变,对其政令继续拖延推诿,并将该政策延续至孝宗,“调粮令”事件与“世子猝死”事件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57.
学界对于唐五代的工匠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根据传世典籍主要关注于官府工匠的管理、身份地位、类别及家庭规模等方面的研究;第二阶段是依据吐鲁番、敦煌出土文献探讨工匠尤其是民间工匠的身份、地位、类别、技术级别、待遇、称谓、生活等多方面的研究;第三个阶段则是依托《天圣令》,对唐、宋、日本古代工匠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8.
纵观汉魏六朝遗令,作为一种非文学的创作,其本身具有浓厚的可读性和不灭的生命力,究其根源在于文中浓重而毫不掩饰的真情和理趣之关。文学创作应该“以情纬文”在此得到了更深的印证。  相似文献   
59.
在全面考察唐代太乐令、太乐丞的任职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唐太乐令和太乐丞均必须由精通音乐者充任.岸边成雄以为任太乐令不必通晓音律之说与史实不合.太乐令的职责是亲自参与朝廷的各种音乐活动,并负有管理乐籍、管理校定乐器、整理歌词之责.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