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95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558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佛教于6世纪经由朝鲜半岛国家之一的百济传入日本。佛教文化自传入日本后即受到包括皇族在内的各个阶层的欢迎,融入日本人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之中,其基本理念"无常观"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感叹世事无常是日本文学永恒的主题。本文对日本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无常观思想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72.
陶渊明、谢灵运之诗名,在中国诗歌史上熠熠相照、争辉千年.观其接受历程,颉颃当中还存易位,而宋代正是变之关捩.宋前陶、谢接受范型未存轩轾之争,但张力运动中已蓄分庭之势.入宋以来,陶诗更宜宋型文化之孳茂,使得谢灵运降至次要位置.宋代"扬陶抑谢"现象可从"自然"维度进行解读:谢灵运修睦"辞巧"与"才性",而陶渊明融通"辞达"与"平淡",互映"自然"而致谢落陶起.宋代"扬陶抑谢"现象是"世情变文"规律的昭显,世情与文学之变导致陶谢"自然"接受之变.  相似文献   
173.
在引进智力和对外交流工作的实践中,经常接触一些有普世价值的观念形态.在这方面尽管各国国情和历史有着不同,存在各种差别,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而且有着共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4.
庄子生命哲学的核心是"忘世"思想,这在其对人类生命存在进行现世性与彼岸性的双重思辨中得以构建。庄子企望超越生命存在的现世性局限,获得自我的精神解脱、超越,实现生命存在的彼岸性追求。因此,庄子的生命哲学并非"出世"、"厌世"或"游世"等看法,而是体现出浓厚诗化意味的"忘世"思想。  相似文献   
175.
在近代中国的救亡潮流中,地位跌落的知识分子在传道心态的支配下,利用现代报刊致力于"以道易世",兴起了"言论报国"的思潮。在这一社会思潮影响之下,胡适加入了《竞业旬报》,积极发表文章进行社会政治批判、文化批判和国民性批判,在现代思想的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把"以道易世"作为终极目标的"言论报国",也让参与其中的知识分子体验到无法承受之重的无奈,而且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传统,也导致当时的言论文章充满了"正义的火气"。  相似文献   
17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致思路向,标志着马克思和一切传统哲学作了根本性和原则性的划界.这种致思路向的批判所指就是要终结一切形而上学,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确立起哲学革命的实践原则和历史原则.理解马克思哲学的致思路向,有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以及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77.
在区分后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的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西方近年来的后殖民主义法律论述。通过比较研究,认为中国的法治理论要把“普世价值”作为一种启示而不是模式,要寻找中国的法治经验;应把“人权”、“主权”置于各自论域,摒弃人权、主权“高于”对方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8.
《儒林外史》素材来源五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与<随园诗话>中相同的资料至少有三则,这些相同之处对吴敬梓与袁枚的"从未交往"的真相提供了线索.当下<儒林外史>本事研究中有些本事找得并不恰当,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9.
法国戏剧家莫里埃的喜剧《恨世者》塑造了一个供人嘲笑和讥讽的优秀青年阿尔赛斯特。他 像英国的哈姆莱特一样思考、探索,憎恨这世上的一切虚假和丑恶,追求正义、公正和爱情 ,不过他却寻找不到复仇的对象和可以热爱的情人。最终这个嘲笑别人的“英雄”反被别人 嘲笑,但他的悲剧性与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一样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0.
观阿弥在艺术上提高了未脱离写实演技的“猿乐能”,将写实的演技与富于幽玄的演技结合创造了“能乐”。这是观阿弥艺术实践的结晶,但他没有来得及总结、提升,写出一本能乐论书。世阿弥继承了观阿弥的事业,进一步在艺术上深化和洗练化“能乐”,在当时已经盛行的歌论书、连歌论书,特别是二条良基的《连歌论》的启发下,以及当时禅文化思想的巨大影响下,通过总结“观世派”两代人熟练的艺术实践和丰富的表演体验,还有积累了惊人的知识和观众的审美价值基准,建立了独自的“能乐”理论体系。换句话说,世阿弥“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不仅在“能乐”创作和表演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而且在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升,构建了“能乐理论”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