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65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韵”和“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在中国传统的书、画、诗、词理论中,它们曾经是文学艺术家们追求的最高审美标准。文章从史的角度对这两个范畴的发生、演变、飞跃与定型作了钩稽梳理,辨脉络,述精义,并审视了它们对当时与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高慧 《北京纪事》2014,(10):68-69
挂面因其干燥易储存的方便性,成为了大多数家庭的主食之一。与方便面相比,因为其天然干燥、非油炸的特点,营养价值比方便面更高,因此也是很多人家庭餐桌上的必备主食之一。挂面是以小麦粉添加盐、碱、水,经悬挂干燥后切制成一定长度的干面条,是一种细若发丝、洁白光韧,并且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主要品种有普通挂面、花色挂面、手工挂面等。目前,挂面已形成主食型、风味型、营养型、保健型等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83.
黄诚 《江汉论坛》2014,(5):60-64
通过《黄衫客传奇》与《霍小玉传》、《紫钗记》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它与后二者有4大关键性的"转轨",显示了《黄衫客传奇》的独创性,尤其是增加主人公李益的母亲这一角色,对突出作品主题产生了重要作用。就艺术性而言,陈季同以欧西读者惯于欣赏的笔法,描绘了中国传统的民俗风情,希望能增进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以非常法国化和更具中国味相融会的特点,完成了这部超前性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84.
85.
"真切"与"自然"是王国维意境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他们对应两个最基本的审美范畴"真"与"美"。通过对《人间词话》中所体现的"真切"与"自然"两个维度的演绎,王国维的意境说得到另一种解读。其中意境最主要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在"真切"与"自然"的交织融合中,意图诞生"玄外之响"的审美再想象、再创造空间,其目的直指"天人合一"的圆融和谐胜境。  相似文献   
86.
87.
宋庠并非理学家,但宋庠的部分诗作中却表现出鲜明的理学思致.他的《落花》诗以理结撰、举事用典无不紧紧围绕崇德之意,呈现出异物互通的理性思考;《再到小园见落花有感》、《郡圃观春物有感》等则鲜明地表现出"即物观理"的人生思考和理学倾向;而宋庠的为人,更是表现出恬淡守分的人生情怀和理学修为.  相似文献   
88.
异中有同的两种中国味:观照赵树理和汪曾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考察了赵树理和汪曾棋作品所体现的两种中国味的异同及其表征和各自的审美特征。其作品韵味异中有同,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中均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9.
走在尘世的两极——《空山灵雨》的佛教精神与人间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是一个文化“混血儿”。传统佛教的出世精神使他悲叹“生本不乐”,中国人的世俗情怀则使他执着现世人生,所以佛教思想与世俗情怀的矛盾,成为贯穿其《空山灵雨》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90.
创立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土后,在同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文化的相互冲突与相互交融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中国佛教有许多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特点,入世化、人生化成为其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这在禅宗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典型。禅宗的根本经典《坛经》的人间佛教思想既继承了佛陀创教的本怀,又结合中国传统固有的思想文化,在满足中土社会大众需要的过程中,发扬光大了入世救度众生的大乘佛教精神,其所提倡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特殊体现。《坛经》的心性本体论同时也是人性论,其透过心性论所表达的对无相、无念、无住的人的清净本性亦即人生实践主体的肯定,为人生展现了全新的生命意义。《坛经》的人间佛教思想奠基了中国禅宗人间佛教的基本特色,也为近现代以来的人间佛教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