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0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58篇
管理学   913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149篇
人才学   349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1390篇
理论方法论   327篇
综合类   4760篇
社会学   1435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751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762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社会认知经典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感知与判断的过程。从 1 93 0年代开始 ,社会心理学家就已经对此问题开展研究。 1 947年 ,J.S .Bruner在以往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社会知觉概念 ,并且进行了相关实验 ,开启了现当代社会认知研究的大门。 1 970年代后 ,社会认知研究开始广泛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尤其受到信息加工理论的深刻影响 ,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章在把握社会认知研究的历史脉络基础上 ,评述几个在社会认知研究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研究。  相似文献   
73.
安徒生1845年后的童话创作是研究中的一块空白。旅行生涯是影响安徒生创作的重要因素。童话文体的创新在前后期有不同的表现,喜剧性和散文化是安徒生后期童话的新质。明朗与沉郁两种情感基调作为安徒生心态的外化在作品中交互呈现。  相似文献   
74.
《聊斋志异》一书快意恩仇。蒲松龄借因果报应之说而转换了其实际内容,其因果报应篇章的审美情感和特征主要表现为:报应内容的社会化和道德化,行为主体的动机化和情感化,小说叙述的艺术化和个性化。其主调是与《聊斋》文奇义正、寄托遥深的整体精神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75.
许文武 《老年世界》2007,(15):14-14
好友王丽来我家串门,她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听后深思了许久。  相似文献   
76.
当爱神丘比特之箭射中你的时候,你当然欣喜不已,然而现实生活里有的爱情修成正果,有的爱情无疾而终,甚至,还有的爱情被“谋杀”。这种谋杀,无关第三者介入,无关家庭阻力和外来压力,甚至无关两个人的争斗吵闹。爱情死于梦幻主义,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梦想在这里成了真正的“凶手”。  相似文献   
77.
恋爱应该是大学的"必修课"。在"爱情低龄化"的今天,曾经的海誓山盟往往经不起一夜风雨的敲打,更何况还有无数的诱惑在催化我们的情感。在新鲜的爱情取代过去的初恋的时候,我们要对旧人与自己坦诚,这是一种自疗的心理过程,也能从中看到人的真实面目。新一代的年轻女生,在分手过程里往往多为主动方,居然还"不  相似文献   
78.
模糊限制语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现从语言的人际功能方面分析英语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并将其进行分类。英语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论文作者表达真实意图,激发作者反馈,促进互动性交流,并体现英语学术论文实事求是、客观缜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79.
法律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特殊表现,当事人之间纠纷的发生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破坏,法律的正义观应关注未来的人际关系。现实中被设计出来作为化解冲突、实现和谐的司法制度,却往往在实际的案件裁判中更多的成为延续和引发再次冲突的根源。因此,司法必须通过裁判使当事人从内心消除怨恨,实现人际关系的修复,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一个具体个案的审结。简单的追求效率不是以人为本的司法,也不符合转型社会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0.
丹尼尔·笛福是18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多反映那个时代金钱至上的特点,描写了不同阶层的人对金钱的极度追求和物质享受。小说中塑造的资产阶级冒险家形象也曾一度风靡世界。然而,人们在津津乐道于主人公的勇于开拓进取时,往往忽略了物欲膨胀所导致的人性、情感、灵魂的被扭曲、被摧残。本文从物质财富的贪求、情感本能的空缺、道德宗教信仰的萎缩三个方面,揭示笛福小说中被金钱压抑下的人性的扭曲和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