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352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587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是相人偶,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所应该恪守的一种伦理。做为儒家核心思想的,在论语中多有述及。通过对论语中孔子及弟子之论述的分析,来说明儒家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52.
153.
对于《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之本与"一句,历来有不同的解读。汉唐时期大都将其解读为"孝是之本",而唐宋时期还出现了"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的文本。朱熹继承二程所谓"为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为孝弟之本","是性,孝弟是用",明确讲"是体,孝弟是用",把与孝弟的关系看作体用关系,并由此将该句解读为"所谓孝弟,乃是为之本",而不是"孝是之本",这些观点在理解及其与孝的关系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4.
155.
朱子承继伊川“”与“为”的体用之别,以定义的方式言。这种论说方式与《论语》中孔子随机指点、言“为”工夫有较大张力。这一张力突出表现为“”之本体与“为”工夫可能的分裂;若彻底坚持二者之别,将“”与“为”切割开来,则《论语》之中言处皆是“为”工夫,而未及“”之本体,如此则定义之“”似凭空引入,有“与《论语》之不相应”的问题。朱子作《论语集注》,在文本问题的推动下,直面体与工夫的分别与贯通背后关涉的理论困难,借助“本心之全德”的训释突破,将体、工夫分别定位为“全德”及其“复全”,真正化解了体、工夫分裂的危险,并实现了重要的理论推进。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文章从"直"、""性、"直道"、"觉"诸范畴之间的微妙缘契,寻绎《论语》"直"的义趣,指出:《论语》中的"直"以""性为端始,以"直道"为应然,以"觉"为契机;在礼乐之"文"沦为敝害的衰周,孔子对"直"的珍视,乃出自对一种富有生机的以""为旨归的文化创造所不能没有的"直"心、"直"情的珍视。  相似文献   
159.
160.
孔子的学术风格是坚定保留古已有之的华夏文化精神。华夏文化精神的价值指向是血族的“生生”,即指向血族的生存繁衍。“”深刻反映这价值指向。后世往往只从道德哲学角度理解,肯定大大缩小其意义。“”即“生生”,“生生”即“”,可从易学求得证明。《论语》中有关“”的重要命题都应从“即生生”的角度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