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4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305篇
劳动科学   75篇
民族学   88篇
人才学   136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196篇
理论方法论   220篇
综合类   2828篇
社会学   367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师要做一名引导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这个载体,充分体验文本所承载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文学研究一般是以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为本体,而新批评派研究文学的侧重点则在于作品.细读是研究作品的方法之一,也是新批评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其核心在于以文本为中心,用语义分析方法解读文学作品,并强调文学作品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其每个部分影响着整体,同时也接受整体的影响.分析李清照词<武陵春>,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细读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3.
想象与夸张修辞文本的建构和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分为创造性想象和再造性想象,它们是建构和接受夸张修辞文本的心理基础。探讨创造性想象的本质和特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夸张修辞文本的生成缘由;研究再造性想象的本质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夸张修辞文本的接受规律。  相似文献   
44.
反抗与消解--奥康纳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的南方天主教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尽管算不上典型的女权主义者 ,但她却有着清醒与自觉的女性立场。本文通过文本的分析 ,试图挖掘作家所隐匿的女权思想 :奥康纳拒绝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角色规范 ,轰毁了传统的男子汉形象从而赋予女性精神上的自由。笔者认为 ,奥康纳作品中畸形怪诞的人物及其荒诞的经历和遭遇体现了奥氏本人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5.
"启示"一词只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中出现一次,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评论华兹华斯诗歌与诗学的关键词.纵观华兹华斯的批评史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批评者针对华兹华斯"序曲"对"启示"一词的阐释是建立在一种"末世论"的认识基础上的.本文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指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启示"是文本与历史的汇合,是在一种个人化的情境中实现的"神启".它是个体的而不是普遍的;是在回忆中的理解,而不是预见.更为重要的是,华兹华斯将"启示"中"末世论"的"普适性"和"回忆中的个体性"与他的诗歌标准相类比.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启示"是非暴力.非"末世论"的.  相似文献   
46.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意义并非作者或作品的意图,而是文本意义潜势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文本意义不仅具有规定性,还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双重属性决定了译者必须以文本意义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翻译,读者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无限解读。这种新的文本意义观摒弃了传统的读者决定论的翻译理念,为译事活动开辟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7.
在具体的文学文论研究中,宇文所安创造性地将文本细读与语境还原相结合,既体现出其始终以文本为中心的研究立场,也反映出其敏锐的历史穿透力,这种解读模式摆脱了机械式、刻板化的弊病,呈现出文本、读者、作者的三者互动。  相似文献   
48.
在文学文本的构成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要素论"和"层次论"的分歧和争论.综合古今中外有关观点.文学文本应是一个多层面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层面可进一步归纳为言、象、意三个大的层次,这三个层次各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又因其内在关联而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共同担负和体现着文本结构的意指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整体性功能.文学文本结构的这种整体性功能也决定了它的非自足性和全面开放性,它的产生和存在有赖于作者的创造,它的实现和完成以及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也有待于读者的阅读和接受.  相似文献   
49.
谢延秀 《学术交流》2005,7(10):155-158
由于文学语言的特殊性以及艺术文本与作者关系的非直接性,对同一审美客体或阐释对象,不同的读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戏剧《牡丹亭》中三位人物对《诗经》卷首的《关雎》的解读,可以总结中国古代大致有三种文学批评方法或阐释模式:“教化”模式、“会意”模式和“断章取义”模式。对此进行分析,对如何做一个现代的理想读者,如何把握文学批评或阐释的规则,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四城市2003年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②为研究对象,在对四城市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四城市知识产权保护的特色,继而提出应当重视提倡和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发展知识产权和延伸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