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99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介词(下)     
《阅读与作文》2007,(6):30-34
七、几个易混介词的用法辨析 1.between,among 这两个介词都可以解作“在……之间”。between常用于两者之间,among一般指在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 例如:  相似文献   
372.
At,on,in是最常用的介词,用法较为复杂。通过概述这三个介词在指地点和时间的基本用法,从中找出了一些带规律性的用法问题,并辅以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373.
晁瑞 《北方论丛》2005,(6):74-76
介词"问"引出动作对象,活跃于现代方言.这个介词来源于动词,在连动结构中虚化.它一度在通语领域十分活跃,后来被介词"向"替换,仅存于方言.其衰变原因是语义范围的局限.  相似文献   
374.
<金瓶梅词话>中介词短语的句法分布情况,无论从介词的数量,还是从用例的数量来看,介词短语的句法位置主要是以前置为主.<金瓶梅词话>中介词短语句法分布是由语义、句法、语用、语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后置介词短语比例逐渐下降,前置介词短语比例将逐渐增加,且有继续前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375.
介词“向、往、朝”功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词“向、往、朝”功能上存在“同”和“异”。语义方面 ,都表示方向处所义 ;但有的还能表示对象义 ,有的则不能。句法方面 ,都能充当状语 ;但有的还能充当补语 ,有的则不能。语用方面 ,都有介词可以自由隐现的现象 ;但自由隐现的具体条件有别。本文根据典型、翔实的语料 ,经过比较分析 ,从中找到了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376.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字是由无数个词汇组成的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除了冠词 ,应数介词 of使用率最高。英语介词 of因其在句中所处位置及与其它词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7.
《庐山远公话》介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庐山远公话》在研究唐代口语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在介词运用方面体现出一些新特点,证明了古代汉语正在朝着近代汉语演变的这一汉语发展事实。  相似文献   
378.
英语pied piping(介词随伴)和preposition stranding(介词后吊)这两个结构的标记值判定是学术界存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语言结构的标记值判定可遵循频率和历时这两条标准。频率标准分为文本频率和跨语言频率两个标准,前者通常用以判定语言特有的标记值,而后者是用来判定跨语言的标记普遍性。两者判定的结果如果不同可以并存,但不能相互替代。另外,从历时的角度看,语言的标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语言的发展而发生转移。因此,评价个别语言的标记值时就不能套用跨语言的标记评价标准,而只能根据个别语言在特定时期所特有的语言事实予以指派。  相似文献   
379.
解析:togeton(搭乘,上车)动词get的用法很多,常常在后面接用各种不同的介系词或副词而形成意义不同的习语。这里的on是介词,后面的bus和subway用作它的宾语。如果on作副词用,则有进步,相处甚好的意思。如:  相似文献   
380.
通过对十种口语程度较高的北京话材料进行历时的考察和分析,可以确定北京话中表达与事范畴相与关系和指涉关系的介词"跟"是在清中叶以后产生的,连词"跟"则在清代晚期逐步产生。"跟"的相关用法一经产生,即成为北京话中的强势介词和连词。"跟"、"和"、"同"、"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生和使用的年代不同,语法功能不同,使用地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