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13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刘海波 《阅江学刊》2014,(4):100-104
介词和名词组成介词结构,基本功能是引介,连词的基本功能是连接。对连词和介词所作的区分主要考虑的是语义关系。介词和连词的区别并不总是那样清晰,学界纷纷提出“关系词”、“连介词”等概念,甚至有人主张完全合并介词和连词。古汉语中关系词“虽”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语法化过程,从“连介词”完全变成了连词。  相似文献   
122.
《红楼梦》复音介词数量丰富,构造方式多样,功能意义全面,呈现出极为鲜明的使用特点:复音介词的“家族”性;复音介词的游移性;同义复音介词的丰富性;同一复音组合的多样性;对应的单音、复音介词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3.
现代汉语介词“按”来源于先秦动词“按”.“按”在先秦时期用在连动结构中,东汉时期,一些连动结构中的“按”可以重新分析为介词,介词“按”萌芽显现,魏晋南北朝至隋,“按”的介词用法逐渐成熟,宋代以后介词“按”进入沉寂期,直到清代,介词“按”的使用频率才大幅提高.连动结构是引发动词“按”语法化的句法环境,“按”由本义“用手向下压”经由“查验、考核”义演变为“依据”义.“按”的句法功能变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按”发生语义演变导致语法意义产生的机制是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124.
周芬 《现代交际》2011,(7):46-47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本文以这部小说为语料,分析书中“将”字的虚词用法。  相似文献   
125.
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是从"on"的空间意义着手,将"on"的空间意义分解为三个义素,即作为介词的"在……上(表接触)"和"在……上(表示被支撑)"义项,以及作为副词的"在……过程中"义项。在此基础上,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应用术语动体、界标、路径可解析介词"on"的语义拓展过程,并给出"on"的语义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26.
"V+向+O"和"V+往+O"格式中对动词V、宾语O以及格式所在主谓结构的主语的不同选择,都可以最终归因于介词"向""往"的语义性质及路径图式。"向"和"往"的路径图式是"向"对起点有所依赖,并突出其"路径",有可能要表示终点;"往"的起点是不突出的,凸显的是"终点",但蕴含着路径。  相似文献   
127.
郑书义 《理论界》2006,(1):199-200
在众多英语词汇中,介词所占比例虽少,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介词的隐喻性用法则是利用介词的简单、具体、鲜明的空间形象来表述复杂抽象的事物和概念,使其简洁生动,易于理解,从而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明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8.
金文"以"字用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虚词,不但出现频率高,且用法复杂.然其发展的轨迹尚未被完全揭示,特别是由动词到介词的发展过程还有不明之处,这主要是因为在传世文献中"以"的动词用例相对较少,且一直不被注意.甲骨文、金文为我们提供了"以"字的早期用例,对其进行调查探讨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以"字的早期应用情况,且可为探明该字的引申虚化过程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29.
胡云晚 《云梦学刊》2007,28(4):139-142
介词“把1”、“乞1”、“把乞1”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构成给予句式,这些句式的句法特征、句式来源和语言地位各不相同;三者在句式中的不同表现预示着它们语言地位和发展趋势的不同:“把1”和“乞1”的竞争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句式优势决定了“把1”的竞争优势;“把乞1”词形受“把1”和“乞1”的类化,暂时没有被排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0.
杨逢彬认为,甲骨文中的"暨"都是动词,意义是加上、附加.本文不同意杨文的观点,认为甲骨文中的"暨"不但有动词用法,也有介词和连词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