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13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现代汉语中“被”、“叫”、“让”、“给”是表示被动语法意义的介词。把现代汉语中这四个介词各个所适用的格式分成七类而考察七类格式对动词的选择。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能出现在七类格式中动词的位置上,即有些动词能进入由四个介词形成的被动格式,有些不能。但能够出现在由四个介词形成的被动格式的动词在具体被动格式之下还不能出现。总的来说,能否出现在七种被动格式的动词受动词表达的意义、音节、语体色彩与格式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2.
"当"是先秦时期产生的介词,可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和进行的时间。本文以魏晋南北朝这一断代为研究视角,在搜集众多非佛经语料和佛经语料的基础上,考察介词"当"的方所用法和时间用法,并运用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其所表示的方所范畴和时间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求其虚化和演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3.
“于”在《诗经》中用法很复杂,可归纳为五种用法,尤其以动词、介词、助词为盛,其中介词居领先地位,又分为引进动作的处所、时间、关注对象、涉及对象、专注对象、主动者六类。  相似文献   
164.
现代汉语介词“据”来源于先秦动词“据”。“据”在先秦时期用在连动结构中,西汉时期,一些连动结构中的“据”可重新分析为介词,唐五代介词“据”发展成熟,宋代以后介词“据”进一步扩展。连动结构是引发动词“据”语法化的句法环境,而“据”后宾语由具体到抽象的扩展是引发“据”发生语义变化的动因。“据”由表示“杖持”的实词义到表示“依据”的语法义的语法化过程中经历了“倚、靠”义和“依仗”义的语义演变阶段。“据”的句法功能变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而“据”发生语义演变致使语法意义产生的机制是隐喻。  相似文献   
165.
英语里将句中表达与其它词的关系的词称为介词,俄语中称其为前置词。顾名思义,置于词之前部的词。二者表达各异,实质相同。现代英语中表达格(即词与词的关系)的词尾几乎完全缺失,因而介词作为句中表达名词(或代词)与其它词的联系的主要手段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俄语里前置词也起着很大作用。不过,它的作用远不及英语里的介词。因为俄语里通过词尾的变化就可以表达词与词的关系,句中即使有前置词,其词尾也应作相应的变化。下面我们就通过英俄两种语言的几组方位词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66.
假定词为英语中使用最广泛的词汇,那么除了人们印象最深的if类,还有哪些呢?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对此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7.
" t( )5"在舟山话中是一个词义丰富的高频词,它除了用作实词(动词)外,还可作为连词、介词、副词等虚词使用,还可与代词等一同构成一套合音合义词.文章对" t( )5"在舟山话的用法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词性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68.
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型理论、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探讨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我们发现,介词语义是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延伸;隐喻认知机制使空间介词具有巨大的语义生成力;语义场是实施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9.
介绍了研究现代汉语被动结构所采用的两种方法--动词说和介词说,并以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的句法属性为视角,阐释了现代汉语的"被"字结构.指出动词说认为"被"字是动词,而介词说则认为"被"字是介词,进而分析了动词说和介词说在处理汉语"长/短被动结构"时所存在的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70.
“使”的词性是深入研究现代汉语“使字句”的关键,长期以来语法学界对此看法不一,主要有动词说、连词说、虚词说和介词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对“使”的语法特征见仁见智,其次是对“使”的词义虚化认识有别。质言之,从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分析上来看,“使”应为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