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76篇 |
免费 | 235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14篇 |
劳动科学 | 64篇 |
民族学 | 224篇 |
人才学 | 286篇 |
人口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2977篇 |
理论方法论 | 744篇 |
综合类 | 6789篇 |
社会学 | 1108篇 |
统计学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357篇 |
2022年 | 387篇 |
2021年 | 484篇 |
2020年 | 384篇 |
2019年 | 352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243篇 |
2016年 | 251篇 |
2015年 | 473篇 |
2014年 | 880篇 |
2013年 | 595篇 |
2012年 | 685篇 |
2011年 | 762篇 |
2010年 | 713篇 |
2009年 | 725篇 |
2008年 | 863篇 |
2007年 | 648篇 |
2006年 | 612篇 |
2005年 | 574篇 |
2004年 | 514篇 |
2003年 | 495篇 |
2002年 | 632篇 |
2001年 | 571篇 |
2000年 | 254篇 |
1999年 | 153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美是对事物的肯定的判断,是人类价值追求的导向,是人们求真向善的产物。审美教育是教给人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以美化性,以美启善,从而陶冶人的品德和心性。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审美教育的价值,把美育放在重要位置上来。 相似文献
112.
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在意识形态属性和铸魂育人功能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把握好“融入什么”“为何融入”和“如何融入”的三重维度。从历史厚度、理论深度、情怀温度、政治高度、实践力度五个方面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宏观上促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的永续发展,中观上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提质增效,微观上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大力培育,需把握好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结合教材,充盈教学内容,注重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二是结合专业,提升教学效果,注重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统一;三是结合实践,强化教学重点,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3.
面对普高热的冲击,职校面临低成就生源不断增加,后进生群体不断扩大的不利局面,只有有效实施以德治校战略,才能占领学校生存与发展制高点;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做好成人、成功、成才教育,才能提高德育工作成效,促进育人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4.
朱湘和戴望舒二人在追求诗歌外在音乐美上找寻的路子是相同的.戴望舒在后期转而追求诗歌内在音乐美,这种前后诗艺观的变化正是戴望舒在朱湘探索基础上的发展.他们在诗歌探索中从各自的情感经验出发,将诗歌的音乐美推向极致,并形成互为补充、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5.
农村"知识贫困"与教育资源配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农村“知识贫困”是农村经济贫困的重要根源,要改变农村“知识贫困”的面貌,必须从农村义务教育抓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应该采取“中央统筹、分级管理、以国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县为主”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116.
1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从而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探究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重要论述要紧抓"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重要论述从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德、树有共产主义理想之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树有中国魂之人,立自强不息的君子之德、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个方面,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立何德、树何人"的时代之问,是对教育本性的匡正和回归。这对于克服当下教育中的顽瘴痼疾,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回应社会对教育的关切,实现人们对新时代美好教育的向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8.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郑文焯前期词作清丽秀逸;而后期词作则多为以长序为表现形式的词学词和考证词,借词为词学阐释之载体,以词序为考证背景的叙事工具,是晚清"以学入词"现象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19.
马克思哲学应是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里,这种辩证统一在本体论上的表现就是坚持物质和实践的统一,在自然观上的表现就是坚持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而在历史观上的表现是坚持历史规律与价值选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