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论语〉中"色"的统计分析及辞书中对"色"字义项的解析,探究先秦时期"色"的常用意义和基本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色"的词义发展系统.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知觉抽象色彩词的下位范畴,就学界已有的对知觉抽象色彩词所作的范畴划分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知觉抽象色彩词仅包括景状抽象色彩词,而"情貌抽象色彩词"要被排除到"知觉抽象色彩词"甚至是"色彩词"之外. 相似文献
52.
53.
与人交往时,“仰视”可以表示对人的尊重,但似有“谄媚”之嫌;“俯视”则有傲慢无礼之意。事实上,交际中,只要心平气和地“平视”我们的交际对象,无论对上还是对下,都能做到游刃有余,怡然自得。不在下属面前做俯视状台湾旅日女企业家刘忍秀,经过努力做了三和商事株式会社董事长 相似文献
54.
朱涛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2)
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地的汝城话,其归属问题向来存在争议,从“翻”字可明显看出其受粤方言的影响.动态助词“翻”字可作回复貌标记、再行貌标记和继行貌标记使用,与广州话的“翻”字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5.
作为舶来品,文图理论需要在现代表意理论上开辟中国资源和路径,其与中国古典文论的比较研究便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文心雕龙》的“写气图貌”说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口,它与文图理论在文学发生论、言象意关系、视知觉审美理念等方面皆有相通之处,具备深入比较的前提。刘勰认为作者苦心孤诣将自然图景转换为文学图景的最终目的,绝非止于如在目前、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现,而是这鲜活形象背后的“文外之重旨”;转化的关键则是依靠“状溢目前”的秀句来组成“情在辞外”的隐篇,从而让读者可以在“辞外”的想象空间中二次创造出那本源于自然中鲜活的万事万物。在刘勰的理论体系中,文图理论成立的内在逻辑是“物—情—辞”,具体过程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审美效果是“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 相似文献
56.
《出师表》具有层层相接,环环相扣,逻辑性强,构成貌分实合、明疏实密的结构特点。这种写作方法对我们后人的写作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7.
本文主要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藏吐鲁番新出《唐开元年间西州交河县帖盐城为令入乡巡貌事》文书所涉及的貌阅律令用语进行了考释,包括文书所见巡貌官吏(县令、城主等)及其职掌、貌阅中的诈伪现象及其处分、民户身亡后籍帐除名的公文书程式。 相似文献
58.
冯舒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36-39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对儒家经典<四书>的引用多达九处,然而由于语言文字的障碍、思想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个人哲学观点的影响,这些引用大多是创造性的误读和阐发,与儒家原典貌同而神异.另一方面,在那次异国思想联姻中,梭罗与知音老庄却失之交臂了. 相似文献
59.
刘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55-58
南齐武帝永明年间,王融等人提出声律论,此理论不仅对诗歌创作造成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延续到骈赋、骈文的创作中,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骈文形式要素走向定型。从创作技巧上来看,永明以后的骈文对形式特征的讲究更加严格,对偶更工整精致,用典更繁密贴切,词藻更华美,声律更严密。骈文发展到王融时,已经初步体现出成熟期骈文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60.
以貌论人,并非自古就有,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审美范围的扩大而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以貌论人现象大量出现,是虚浮的形式主义世风的一个外在表现,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