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00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186篇
管理学   5500篇
劳动科学   508篇
民族学   256篇
人才学   961篇
人口学   256篇
丛书文集   3759篇
理论方法论   1036篇
综合类   12047篇
社会学   2293篇
统计学   1466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831篇
  2014年   1844篇
  2013年   1626篇
  2012年   1813篇
  2011年   2212篇
  2010年   1980篇
  2009年   2292篇
  2008年   2762篇
  2007年   1776篇
  2006年   1374篇
  2005年   1342篇
  2004年   1054篇
  2003年   912篇
  2002年   840篇
  2001年   707篇
  2000年   531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31.
社会科学经历了三次重要转折:一是从朴素的社会学到自然主义社会科学的转折;二是从单一社会学学科到并列、多分支学科的社会科学的转折;三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从分立的社会学科群到系统的社会科学体系的转折。系统的社会科学体系的建立,是社会科学的未来走向,将最终确立社会科学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932.
本文通过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保障系统的定性分析 ,指出由于社会保障的改革处于滞后状态 ,加上各地的很多不规范做法 ,使原来已有缺陷的社会保障系统更加不能适应需要。因此 ,我国的社会保障系统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 ,我国的社会保障系统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呢 ?本文提出了六大思路 ,即把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到所有的劳动者 ,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属地管理等  相似文献   
933.
乡镇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主体,是县域经济、宏观经济的基础.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难点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工作突破口与发展潜力也均在乡镇.目前河南省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对此,本文试图利用乡镇基本情况统计资料进行系统描述和客观分析,并就今后如何加快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34.
如何规范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与披露,一直是国际上比较关注的问题.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企业政府补助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规范了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我国的有关政府补助主要分散在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中.企业政府补助会计准则与现行规定变化较大,笔者对其主要内容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35.
一、产品质量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1.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按现有的经济学观点,用户满意是企业的最高经营目标.而优良的碳阳极产品的质量,可以使用户达到95%以上的满意.不同企业、质量互有区别的碳阳极产品其产品售价差可高达500元吨.1吨2800元购进的碳阳极,如果质量有问题,可以直接导致铝电解过程10倍于碳阳极价值的损失.因而,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欧美市场对阳极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各种理化指标的要求都高于国内标准.  相似文献   
936.
一、先秦儒学的道德价值 人生价值关联着道德、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它可以说是种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影响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并直接左右人的具体作为.但同时,人的种种价值抉择也正构成着文化环境,并流汇为历史传统.每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反映其民族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文化所传承的儒家系统,就展现了儒家文化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37.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部门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政策选择或交易安排等,对企业会计报告信息进行调控,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范围、方向、项目和条件等,对提升经营业绩、提高盈余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盈余管理也会重新审视并利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针对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与1999年1月1日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旧准则)的区别,谈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8.
一、资产的定义 金融资产确认的核心就是企业所拥有的合同权利.企业在签订合同并拥有合同权利时,是否在此时就确认一笔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9年制定颁布并于2001年实施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借鉴了美国1993年颁布的会计准则115号《关于某些债务或权益证券的会计》的分类方式和处理方法.财政部参考199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制定并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准则》).  相似文献   
939.
任冬梅 《决策探索》2007,(11):91-92
我国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这是我国财政、会计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经过修订和重新颁布,在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计量属性和财务报告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笔者拟结合自己的理解,就其突破性方面进行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