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61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四种诗文集体现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2.
19世纪90年代初期,朱一新和康有为这两位日后对中国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领袖人物之间有过交往和争论。朱一新对康有为“伪经”、“改制”诸说的批驳,是“翼教派”对康梁维新派发难的起点。他们之间的争论,在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以朱一新与康有为之间围绕《新学伪经考》往来论驳的信件为基础,结合《无邪堂答问》及其他有关资料,对此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3.
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是日本德川时期古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在思想上既有相似性,更有差异性。他们在复古对象的选择上存在着重大区别:仁斋推崇孔子和孟子,认为《论语》和《孟子》是一切学问的根基;徂徕则贬斥孔孟,将古代七位圣王(尧、舜、禹、汤、文、武、周)推向至高无上的"圣人"地位,同时认为记录"圣王之道"的六经高于《论语》和《孟子》。导致这种差别的诸多因素中,既有两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圣贤、儒家经典的不同理解与诠释,也有他们对德川时期社会现实的不同体会,以及各自建立新学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4.
苏峰 《中华魂》2021,(4):54-59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成立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团体。100年前,李大钊组织有进步思想的北大学子在这里翻译了大量外文马列著作,成为有组织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最早的翻译队伍中,有3位云南人,他们是德文组的王有德和法文组的王复生、王德三,被同学们称为"云南三王"。  相似文献   
155.
清末官僚恽毓鼎并非汲汲于变政的改革派,也并非顽固守旧的保守派,他的立场可以代表晚清官场士林一般士大夫的思想世界。细检清末新政时期的《恽毓鼎澄斋日记》,似可发现恽氏在大变局下的心态可以用"焦虑"一词名之。其对新政施行所产生的一系列民生问题,对朝廷一连串的失当之举,对满蒙亲贵依旧肆意专擅揽权,有着一种大厦将倾的政治担忧。  相似文献   
156.
洪迈是南宋高孝时期政坛和文坛上非常活跃的文人,他和伯兄洪适、仲兄洪遵都是当时著名人物,无论政事还是文学,都足以表率士林,影响朝野。洪迈所著《容斋随笔》、《夷坚志》、《万首唐人绝句》等书,仍为今日学者所关注。王国维将其与司马光、袁枢等相提并论。日本学者清水茂称其“堪称清代考证学先驱”。《洪迈年谱》一书正是着眼于还原洪迈作为一个文人、学者的历史面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是宋代文史研究界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57.
1908年11月3日《泰东日报》创刊,作为大连中文报纸的嚆矢, 《泰东日报》在大连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金子雪斋任社长期间,聘请了傅立鱼先生为主笔, 《泰东日报》在二人的合力之下,不但担负起针砭时弊的媒体责任,更成为凝聚大连本土精神的重要阵地,发挥着抵御殖民地文化侵略、维系大连与祖国文化精神联系的重要作用.在中日关系贯穿着交流与摩擦、矛盾与冲突的19世纪上半叶,上演了一幕难得的“温情”短剧,也反映了中日关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58.
陈振孙词学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孙思想正统,崇尚儒雅,既从政治教化的高度用“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思想规范词的内容,又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高丽”之格绳衡词的形式,对内容和形式采取不同标准区别对待。与此相适应,在一个层面上,陈振孙论词必论其人,兼重人品词品,从创作主体一侧强化对词作内容的要求;在另一个层面上,通过品题中蕴含的若干具有普遍意义的创作主张,将“高丽”之艺术标准从藻饰、意境、音律等方面具体化。陈振孙评词特重宏观与整体把握,不因人废词、重比较分类,凸现出艺术鉴赏的辩证法则和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9.
明末李日华所著《六研斋笔记》,详细记载了“梵僧”锁喃嚷结东来大明的缘由与经历,然而其中错乱甚多:关于锁喃嚷结身世的记载模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经行路线极度混乱,不合常理;所记沿途风土人情,特别是佛教发展状况不符合史实;许多细节与《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雷同。由此可以断定:锁喃嚷结的经历大多出于拼凑与杜撰,其动机应当是利用明廷优待番僧的惯例以及明人对于西域状况的陌生,通过编造经历来提高身价,从而获得朝廷优宠。通过对锁喃嚷结行记涉及的西域历史地理及相关内容的考证,可以证明该行记内容的虚假性,并对前人对锁喃嚷结行记无批判的简单利用加以检讨。   相似文献   
160.
谢肇淛是晚明一位重要的文学家、诗人.考订谢肇制的生世、仕历、著作,着重研究了他的明末刻本<小草斋集>、<续集>,指出这个刊本的价值.谢肇淛的诗论和诗歌,在晚明独树一帜,诗歌具有风韵婉逸的独特风格,与竞陵、公安有别,在晚明闽诗重振风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