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休谟和康德是两个最有可能被人放置在一起进行相提并论的近代哲学家.休谟完成了一次重大的近代哲学转向,从形而上学哲学转向日常生活话语,从神圣世界转向世俗世界.休谟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对知识范围的限定,对康德产生了直接影响.康德哲学则完成了另一次转向:从经验论转向先验论和批判哲学.康德试图证明先验知识的可能性,并进而证明形而上学知识的可能性.通过对休谟经验论和康德批判哲学关系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英国哲学对整个现代欧洲大陆哲学的关键影响.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可以在休谟哲学中找到明确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142.
述评休谟哲学对康德哲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其哲学思想深受休谟哲学的影响.休谟在批判形而上学和宗教时,不仅为康德提供了思想源泉,而且也提供了思维方法.休谟的怀疑论哲学是引发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一颗火星".  相似文献   
143.
休谟运用其经验主义怀疑论,对神迹的存在进行了批判和否定;运用其经验主义人性论,揭示出宗教的产生实际上都起源于人性的弱点;运用其经验主义的因果论,对上帝存在的各种理论给予了有力的反击,抽掉了传统神学大厦的基础,使之从此一蹶不振走向末路。休谟的宗教观具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质,即去圣化与内在化。他的宗教思想直接成为康德宗教思想的源泉,并在康德那里得到了深化和发展,从而对整个西方现代神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4.
"休谟问题"和摩尔的"自然主义谬误",说明不能以事实认识的思维来解决价值问题,价值问题应该以价值思维来解答。在社会认识活动中贯彻价值思维,具体表现为将价值导向、价值选择、价值评价和价值反思等观念和因素融入到对社会的认识过程之中,使价值原则成为社会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5.
怀疑论     
在恪守一定的价值准则、极讲求信仰的中国,“怀疑”在学术上是一个多少有些贬意的词语,它往往和“悲观”、“非理性”、“否定”、“不可知”等否定性哲学概念联系在一起。在学术习惯上,“怀疑”作为一种基本的学术态度、真诚的学术精神是允许的,在一些政治意识形态特点比较淡泊的人文学科领域,它还被提倡、被鼓励,但“怀疑”作为一种“主义”却是绝对地被否定、被批判的。怀疑主义“怀疑一切”,它  相似文献   
146.
十八世纪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以自然主义态度对道德情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标志着西方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重大转向。他认为,情感源于原始的苦乐感觉,情感和道德以苦乐感觉为共有内核,道德借助于情感得以表达,并提出了现实道德生活中的同情原则。休谟的道德情感论无论对于我们目前的道德研究,还是对于现实的道德教育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7.
大卫·体谟是18世纪英国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派别起了非凡的作用。长期以来,哲学界就休谟的自然主义思想与怀疑主义展开激烈的争论。近年来,我国的许多研究者认为是自然主义构成休谟哲学的思想实质。本文认为休谟哲学中的自然主义和怀疑主义是互为表征、融为一体的。“怀疑主义”只是休谟的怀疑方法,怀疑不是最终的结果和目的,体谟的自然主义思想与怀疑方法的结合,最终达到认识自然的可能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8.
一般认为,休谟既然把因果观念看成是人心习惯联想的产物,那么他也就否定了客观的因果关系的存在。事实上,休谟通过对因果性问题的考察,意在寻找因果观念产生的基础,以及人心产生因果观念的心理学机制。他既没有否定客观的因果关系的存在,也未否认因果推论在实践中的作用。休谟其实是要对本体问题进行“悬置”,排斥形而上学,认为它非人类的认识能力所为。休谟意在认识论层次上探讨哲学问题。对休谟的误解一般来自对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次的混淆。  相似文献   
149.
休谟通过否认上帝、纯粹理性和物质实体的独立性,否认普遍必然性的存在,完成了他对以往认识论形而上学基础的剥离;又通过将人视为知觉集合体和行为集合体,将认识的重心放在由印象和本能行为构成的日常生活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经验基础也就是他的人性前提。因而,把握休谟认识论的人性前提,是理解休谟认识论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