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81.
陈波 《江海学刊》2012,(4):36-44
陈晓平教授的《贝叶斯方法与科学合理性——对休谟问题的思考》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专著。笔者就下面一系列问题与陈晓平展开商榷:休谟关于因果必然性和自然齐一律的怀疑论证成立吗?休谟确实持有激进的归纳怀疑论吗?可以用康德式的先验哲学去补救休谟哲学,从而对休谟问题做出局部辩护吗?可以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去补救康德哲学吗?在信息爆炸的当代,通过构造一套形而上学体系来给这个世界和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提供某种"整全性"的解释和说明,这种研究哲学的方式还继续有效吗?这些问题汇总为一个大问题:"休谟﹢康德﹢笛卡尔"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82.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归纳推理的必然性提出了严重质疑。金岳霖对此做出了他自己独特的回答 ,但他以及其他中西哲学家的已有解答都是不成功的。本文认为 ,休谟提出的归纳问题在逻辑上无解 ,其原因在于它的三个预设不能成立 ;归纳是人类在茫茫宇宙中生存时所必须采取、也只能采取的认知策略 ,因此它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实践必然性 ;归纳的认知策略有助于人类从经验的重复中建立起某种确实性和规律性 ;建立具有局部合理性的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是可能的。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个全面的归纳逻辑研究纲领 ,包括发现的逻辑、 (客观 )辩护的逻辑、 (主观 )接受的逻辑 ,以及修改或进化的逻辑  相似文献   
183.
王晓莹 《中国学术》2001,3(3):39-54
1994年,《马克思的幽灵》(Specters of Marx)的出版曾引起过一场关于解构主义政治的激烈辩论。事隔几年之后,当时的辩论读起来不免显得过于拘泥该书本身,没有触及解构主义政治的一些基本问题: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联姻”是否改变了它的早期政治立场?解构主义的早期政治立场是什么?它是否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真正的批评?笔者认为,尽管德里达享有激进左派的声誉,但他的解构主义却无法摆脱以休谟为代表的怀疑主义,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4.
王荣祥 《理论界》2008,(8):89-90
鉴于分析判断、综合判断在近代认识论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洛克、休谟和康德都以自己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论及这个问题。本文试图就洛克、休谟和康德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做一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5.
晚近学界倾向于从“商业社会性”角度理解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商业社会理论。但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休谟其实并不认为商业社会性足以解释文明社会的发展或足以支撑普遍的和平社会。休谟强调,政治是文明社会的源初现象和内在维度。休谟的文明社会史是按照比较政治学框架展开的,揭示了商业社会需要一系列政治条件,包括法治、鼓励经济活动的政策和社会规范。这些条件只有在现代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中才能得到满足。随着经济活动与国家力量的结合,现代国家在内外权力斗争中对力量的追求为商业社会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历史动力。关注商业社会的政治条件和历史动力,有助于我们形成更具历史感和现实感的理论洞察。  相似文献   
186.
在知识论中休谟将因果知识定位为或然性知识;进而认为必然性是因果关系不可缺少的前提,从中引发出为何凡事必有因,为何特定因必有特定果,以及何为因果本性,何为因果推理信念本性等问题。休谟认为因果关系产生于思维习惯,因果信念产生于心灵对恒常会合的感觉印象有一种强烈和活泼的知觉,因果必然性是我们想象的习惯性转移。  相似文献   
187.
沈朝华 《理论界》2010,(5):82-83
近代哲学史上休谟的怀疑论使自然科学、形而上学和宗教面临挑战,康德为拯救理性、科学、信仰和自由,致力于解决休谟在认识论上留下的问题。康德解决休谟难题的路径以论证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为核心,改变了近代哲学解决知识论问题的思考方式,将对象区分为现象和物自体,明确区分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意义,以其独特的方式证明了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为解决休谟在认识论领域留下的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8.
休谟问题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所谓归纳问题等于休谟问题,那实际指归纳问题是在现代语言哲学背景下对休谟问题的一种重述.由于休谟问题是在传统认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而根据我们获得的经验渗透理论,这样归纳问题实际上可被消解.  相似文献   
189.
休谟理性观的探讨不能忽视休谟哲学的人性前提,否则我们就难以准确把握休谟式主体理性的特色、要旨及其问题之所在。休谟通过对理性的人性奠基与改造,理性与传统的"本体-神学"脱钩而得以彻底主观化(心理化)和世俗化(工具化)。理性不再染指知觉外的客观或超验领域而仅有知觉世界内的使用权能。在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这样的理性无疑是消极的;但从世俗认知与实践的角度看,休谟的理性却有着积极的启蒙人学价值。人性化的理性也有着它的根本缺陷,后启蒙时代的人性危机无疑拓宽了我们检视休谟理性观的批判视野。  相似文献   
190.
休谟哲学坚定地贯彻了经验原则与怀疑原则,最为显著的是他立足于习惯、情感、信念等人的自然本性来怀疑理性的权威,探求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度。习惯在休谟的人性哲学中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概念,对于整个休谟认识论思想的构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休谟的著作中不难发现,习惯作为人的一种自然本性呈现出感性特性,并且在因果推断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使因果推断具有可然性而非绝对必然性,这就将感性情感推到了首要地位,凸显了一条感性经验推断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