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77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管理学   397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404篇
人才学   327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6545篇
理论方法论   1043篇
综合类   13348篇
社会学   1597篇
统计学   9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445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706篇
  2014年   1517篇
  2013年   1383篇
  2012年   1609篇
  2011年   2275篇
  2010年   2082篇
  2009年   1578篇
  2008年   1594篇
  2007年   1392篇
  2006年   1218篇
  2005年   1046篇
  2004年   982篇
  2003年   898篇
  2002年   786篇
  2001年   618篇
  2000年   494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人们对文学技巧的理解大致循此三种路径:源流论、价值论和辩证论。然而,我们却将从体用论角度来探讨文学技巧问题。思维模式就是文学技巧的本体。据此,本文又将文学技巧的本体描述成四种类型:点状取象、矢量延展、循环往复和错综复杂,分四节对它们进行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982.
杨晦、周扬与文学理论教材建设——胡经之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涛 《云梦学刊》2006,27(3):17-21
在举办北大文学理论研究班的过程中,苏联专家向中国的大学教师传授了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强调了文学的党性、阶级性、思想性、人民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一些文学技巧,促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和发展,但也有脱离文学实践的局限;<文学概论>吸取了当时的学术成果,把理论奠基在认识论上,强调文学与政治、社会、阶级的联系,但它把反映论等同于认识论,排斥了体验、情感和理想,还过于政治化,缺乏对文学审美的把握,这些局限有人为的原因,也有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杨晦提出的关于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观点很有价值,他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和文学批评做出了贡献;用扬亲自在北大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讲座,支持学生编写<毛泽东文艺思想概论>,增编<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他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同时认识到审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83.
"寻根文学"的精神谱系与现代视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 《河北学刊》2006,26(3):131-136
寻根文学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既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文学现代性生成的阶段体现;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也是启蒙话语的重新续接。虽然它的文化内涵和审关属性与其寻根宗旨存在偏离,但置于现代性视野中看,它是有着自身特殊的精神谱系和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984.
追寻:中外文学的叙事母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经建 《文史哲》2006,(4):120-126
追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动力,更是一个终极性的文化命题。人类追寻精神通过艺术审美途径被转译为中外文学中一个基本的母题模式。“流浪汉小说”是其最浅易、最显明的母题表述图式。大多数流浪汉小说的文本都呈现出两重结构:一是直接对应现实生存的表层结构,一是隐含人生哲理和诗意概括、寄寓着追寻母题的深层结构。(精神)家园叙事是追寻母题的形而上层面或哲学意味上的表达形态,具体表现为:其一是对个体存在的认同性焦虑进行自我确证的过程性追寻,现代人的根本性焦虑是无家可归感,文学中的追寻可以将个体性的价值选择、精神追求与特定的精神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体系相联系,并在其中被确认而得到心灵的慰籍。其二是持有既定的人生取向和明确的精神目标、旨在重建或心造一个理想“家园”的追寻,这种追寻中的“家园”被赋予了诸多形而上的意味,且与“诗意地栖居”等话语概念相关联,描述了人类带着乡愁寻找精神家园的漫长旅程。  相似文献   
985.
武则天执政前后实施了多项政治措施,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家队伍和文学创作;而因政治革命导致的文人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巨大改变也如实地反映在不少文学作品中。这在洛阳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86.
现代性本身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对差异的追求和肯定,二是对总体化的追求和肯定.西方现代性的差异性来自于公民社会,其总体化来自于启蒙;中国的现代性也体现出差异性和总体化两个侧面,其差异性来自于地域文化,总体化则来自于国家意志.毛泽东的现代性追求同样体现着中国式现代性的特点,即在策略上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而在终极目标上始终追求国家权力的总体化.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这种现代性亦得到体现.20世纪中国文学中存在着两种意义论:一是对异质性地域文化经验的表现,二是对总体化国家意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987.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美国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郁蓓 《文史哲》2006,(3):102-108
在反叛欧洲文学价值的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把研究美国文学作为对美国理念的阐释、对美国文化的构建,与作为现实国家和一种思想概念的美国相互依存,成为美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以反叛具有深刻种族主义内涵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为起点和目标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从表面上看,与前者势不两立。但是,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坚信,亚裔美国人的族裔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的一部分,把对亚裔族裔认同的诠释,作为对美国民族认同和美国理念的再诠释和再完善,结果,相当一批亚裔作品,因与美国主题无缘,被拒之于亚裔美国文学大门之外,其批评理念的民族主义实质暴露无遗。从本质上看,无论是以文化民族主义还是以全球主义为主导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都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的一种承继。美国文学批评的大语境,亚裔移民后代在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主导地位,学术为国家权力服务的现实,以及当今为学术而学术的风气等等,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8.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期的“新时期”之初,“政治诗”的书写成为一种潮流,许多作品甚至产生了轰动性效应.这些作品以反思历史、批判极“左”政治、介入现实、暴露现实问题、歌颂美好未来、憧憬现代化前景等为主要内容,大多存在概念化、理念化、模式化等问题,其历史意义与美学意义、文学史价值与文学价值之间并不对等.  相似文献   
989.
论幸福的休闲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归根结底是以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实现人的幸福为本.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价值观与发展方法论的统一,本质上是以提高人民群众生存质量、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为根本目的和最高价值,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手段的发展哲学.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目标,需要做好两篇文章,一是改造人类的劳动,二是发展人类的休闲."积极休闲"对于人类的幸福生存具有日益重要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990.
大文学观与文学史研究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2000年底,杨义先生提出他的“文学三世”说,认为“古代文史混杂、文笔并举,奉行的是‘杂文学’观念;20世纪接受西方‘纯文学’观念,把文学祛杂提纯,采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分法;到了世纪之交,文学开始怀着强烈的欲望,要求在文化深度与人类意识中获得对自己存在的身份和价值的证明,从而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大文学’的观念。”他在文中对大文学观进一步阐释道:“文学在中国,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一个向其他人文学科开放的系统。……这种文学(即杂文学)称谓未经近代纯文学观念的洗礼,自然流于驳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