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15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71.
依据归因理论,旨在验证自我威胁的内部归因会引发消费者的内疚情绪,进而影响其自我改进类产品选择行为。实验一研究发现,当消费者对自我威胁进行内部归因时,更容易产生内疚情绪。实验二研究发现,消费者对自我威胁进行内部归因后,其产生的内疚情绪更容易激活自我改进动机,进而通过购买自我改进类产品实现补偿式消费;内疚和自我改进动机在自我威胁与自我改进类产品选择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实验三进一步说明,凡是可以提高个体自身能力的产品都可以缓解因自我威胁引发的内疚情绪,无论该产品是否与自我威胁紧密相关。由此,企业应积极关注消费者经历自我威胁后产生的情绪性反应,根据消费者的情绪状态制定相关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自我提升的消费需求,缓解自我威胁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72.
刘军  王未  吴维库 《管理学报》2013,10(2):199-205
在对6家制造型企业的283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辱虐管理行为之所以会引起员工的反抗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辱虐管理会导致员工的组织自尊丧失,继而产生破坏性心理自卫效应。此外,员工个体的恶意归因倾向也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到员工对于上级主管行为的理解,也影响到自身的心理认知。  相似文献   
373.
尽管已有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CSR)会对员工态度、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但是,已有研究还缺乏讨论CSR与员工态度、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机理。本研究根据组织认同理论(OI)和归因理论,通过23家企业的447份员工样本(有效回收392份)研究了CSR为什么会对员工组织认同产生正向影响,以及在什么情况下CSR会对员工组织认同产生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CSR与员工组织认同会被员工组织自豪中介的研究假设。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员工对企业履行CSR的归因(CSR Attributions)会调节CSR和员工组织自豪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企业履行CSR有助于提高员工组织自豪,但是CSR与员工组织自豪之间的关系却依赖员工对企业履行CSR的归因。  相似文献   
374.
正"肩膀沉下去……脖子拉起来……肚脐吸紧了……脚尖踮高点……贵在胸,媚在眼……"每天下午5至7点,在装饰一新的位于新疆昌吉市延安北路的亚协瑜伽健身俱乐部训练大厅里,都可看到一位个子高挑、体态优雅、举止端庄的女子正在指导女学员们进行优雅形体训练。这位女老师,就是该俱乐部的优雅女子形体梳  相似文献   
375.
维纳提出的归因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归因理论的起源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入手,着重探讨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归因训练及其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6.
论我国城乡教育失衡产生的政策归因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教育失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的产生和扩大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更是长时间以来国家奉行“城市中心主义”政策和制度的产物。因此,探讨和剖析我国城乡教育失衡问题产生的政策原因,调适和创新现有的政策制度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377.
为探究中国学习者外语学习负动机的影响因素,本文结合心理控制源理论,对125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内部因素是中国学习者负动机的首要因素,心理源内外控者在内部因素上的表现没有差异性,但外控者比内控者受外部因素影响程度大,负动机影响因素反映出了学习者的归因倾向。从归因视角探究负动机影响因素的产生根源,发现除文化及学习背景的差异外,学习者的个性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引导学习者形成合理的归因风格才能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378.
动漫传播者的动漫符号的生产行为,是动漫产业的起点,而动漫传播者包括动漫的创意、制作和生产人员。所以动漫符号生产实质上是一个孵化的过程,将零碎的素材进行整理、编码,转换为形象符号。  相似文献   
379.
激励:动机的现实化和对象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机能够对行为的选择、发动、维持、制止做出解释,成为行为发生的根据,这表明动机是激励的出发点和动力源;而激励是动机的唤醒方式与活化手段,没有激励的发生,动机可能是潜在的或静态的,这又表明激励是动机的现实化和对象化。学界对动机的探讨从未终止过,需要理论、成就理论、平衡理论和归因理论中都浸润着作为激励源的动机因子,这些因子又是解释激励发生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380.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习得性无助感"现象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现的,后又在人的身上得到证实.它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当学生得了习得性无助时,会导致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缺陷,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治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