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75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286篇
管理学   3802篇
劳动科学   142篇
民族学   428篇
人才学   677篇
人口学   113篇
丛书文集   5193篇
理论方法论   1112篇
综合类   15102篇
社会学   2129篇
统计学   2030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764篇
  2022年   574篇
  2021年   697篇
  2020年   637篇
  2019年   660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808篇
  2015年   1281篇
  2014年   2392篇
  2013年   2011篇
  2012年   2209篇
  2011年   2294篇
  2010年   2083篇
  2009年   2234篇
  2008年   2284篇
  2007年   1677篇
  2006年   1349篇
  2005年   1147篇
  2004年   1061篇
  2003年   871篇
  2002年   758篇
  2001年   564篇
  2000年   499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自媒体环境下隐私信息具有公开化的趋势,表现为隐私信息传播的去边缘化,隐私所有人成为主导者,隐私公开成常态。阴私、身份、财富和观念是公开化的主要隐私类型。传播隐私信息对抗伦理道德可以轻易引起社会关注和自媒体把关权弱化,传播自由度增大是隐私信息公开化的主要原因。隐私信息公开化过度放大了娱乐信息,导致严肃信息失语;强调了传播的自主性,忽略了对"他"者的影响。促进自媒体的发展和媒介生态的净化,需要媒介监管者对信息进行分级,自媒体经营者履行"把关权"职责并适当地引导用户,自媒体用户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92.
股市风险在本质上是人们对风险指标和风险分析的解读.以评价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西方财经媒体在中国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对中国股市的报道中评价资源使用的特征,研究语篇中体现出怎样的风险话语操纵策略和运行机制.研究发现,评价资源在财经新闻语篇中的各语步中各有特点,受语篇的交际目的和体裁制约,形成了独特的风险话语操纵手段和韵律结构,体现出从点到线再到空间逐步论证风险、让读者接受风险和内化风险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93.
线性代数是高校理、工、经管等多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现代社会各领域必备的数学工具.通过对线性代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举措,摸索出三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最后,进一步分析了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94.
数字技术使信息传播渠道从单一向“网络立体化”转变,信息传播主体从“中心化”向“分散化”转变,信息传播环境从“真实化”向“拟态化”转变,信息传播出现了“混沌”与“失序”现象。“坚持人本理念”是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重构的基本逻辑,“信息资源与要素的再整合”是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重构的基础条件,“智能化信息平台决策机制”是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重构的保障。在信息传播秩序重构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技术体系与网络体系的链接,搭建多层次信息流动与传播的网络空间;需要加强对社会生活空间与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促使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迁移;需要催生全新的元宇宙信息场域,构建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995.
梁启超和胡适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大家.在政治、文化剧烈变化的时代,二人通过办报刊、著述、讲学对中国的舆论界、学术界和政界构成了重要影响.但二人对大众传播及文化传承中许多基本问题的看法与主张又有着明显区别,呈现出一个继承与超越的轨迹.对梁、胡二人传播思想的比较分析会给今天中国的新闻和文化传播实践及理论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6.
从汶川地震的媒体报道看网络时代的危机传播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机传播研究是上个世纪中发展形成的新领域,其首要责任就在于帮助政府和组织机构提供危机应对计划、促进媒体协作、缓解公众心理压力、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危机传播的过程包括危机潜在期、突发期、蔓延期和解决期四个阶段.根据该四段论模式,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四川地震报道过程中媒体的新特点,以及应该引起传媒关注的新问题,如危机潜在期的防患于未然;危机突发期不同传播渠道的互补;国内外危机报道方式的比较;危机解决期对于危机形成因素的进一步分析,以及危机报道对儿童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997.
“人肉搜索”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新兴事物与现象,根据其对象和涉及事件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非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和非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四种类型.从法律角度而言,四类"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的侵入程度,呈依次递增趋势.同时,"人肉搜索"事件中涉及的网络信息发布者、网络信息传播者、网站三方,各主体责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8.
博客“热”的“冷”思考 ——对新闻博客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被称为“博客元年”,博客及其所代表的传播现象引起了新闻传播理论界的关注。对这一新的传播现象需要科学、理性和冷静的分析:博客既是个人传播的工具也是社会舆论阵地;新闻博客的自发性、自主性和随意性使它不可能取代大众传媒;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管理的积极性,是对大众传媒的补充,但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999.
论网络色情传播对社会两性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营利为目的的网络色情传播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其后果不仅表现为犯罪率高,而且从深层次上说,放纵性欲必然导致爱情的麻木,这二者之间的恶性互动是对爱情这种高尚精神活动的亵渎与扼杀。要想彻底根除人们在心理上的情色依赖兴趣,就必须廓清生理“性快感”与心理“性美感”,“性爱”与“色情”的观念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P2P技术与网络传播的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P2P技术和商业应用的发展,P2P技术对于未来网络传播可能产生的影响也成为一个令 人关注的问题。从目前来看,P2P技术对于网络传播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网络信息共享与 利用的方式与程度将进一步改变;围绕P2P技术思想展开的软件与信息产品开发,将在一定程度上 决定作为媒体的网络的未来面貌;P2P带来的去中心化特点将使互联网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P2P可能成为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也可能加速媒体形态的演化。从总体看,P2P技术未 来的社会影响程度,取决于政治、经济等各种力量的博弈结果,而这也将最终影响着互联网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