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34篇
  免费   1364篇
  国内免费   410篇
管理学   8481篇
劳动科学   265篇
民族学   2024篇
人才学   1848篇
人口学   86篇
丛书文集   17659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3506篇
综合类   31303篇
社会学   6121篇
统计学   414篇
  2024年   277篇
  2023年   1235篇
  2022年   1052篇
  2021年   1536篇
  2020年   1358篇
  2019年   1574篇
  2018年   631篇
  2017年   1350篇
  2016年   1634篇
  2015年   2568篇
  2014年   5283篇
  2013年   4569篇
  2012年   4824篇
  2011年   5223篇
  2010年   4704篇
  2009年   4943篇
  2008年   5461篇
  2007年   3892篇
  2006年   3429篇
  2005年   3230篇
  2004年   2687篇
  2003年   2475篇
  2002年   2211篇
  2001年   2037篇
  2000年   1574篇
  1999年   590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通过"嵌入性"理论视角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具有宏观和微观的适用性。从思想嵌入、活动嵌入和组织嵌入的角度提升红色基因系列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从思想、活动、组织层面的主体内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42.
43.
44.
近几年来,文化热潮与互联网的兴起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而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业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市场发展愈发艰难。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目前社会上"重物质而轻文化"的现象,让人们明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珍重我们自身民族的璀璨文化,坚持传承与弘扬富有社会正能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5.
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作为历史教学的一个内容,发挥着良好的育人作用,不光能够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6.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周志锋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该书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47.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命运与改革开放的进程休戚相关。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政治学无论在学科建设、基础理论、人才培养,还是应用研究、政策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呈现出了七个明显的学术进步趋势。然而,在学科的专业化、知识化和学术化等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学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政治学要无愧于时代赋予它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就要正确处理好事业与职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现实性与学术性、政治学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以及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8.
黄东菊 《生存》2020,(12):0159-0159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采取有效的途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49.
优秀传统文化其价值最宝贵的地方是能够唤起学生潜意识中的道德情感,这是高职院校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定要保证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摆在第一的位置,然后才是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所以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积极发展的内容,可以采取的方式有自编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展系列传统文化活动、和提升授课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等,通过这些措施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  相似文献   
50.
有君与无君乃魏晋时期一个重要的哲学论辩。郭象持有君的论点,且认为君主当无为。现代学者萧公权指出郭象这种观点存在矛盾,因为君主既然无为,那么政治的运行是否必然需要君主?本文认为,郭象的君主观念可以通过其自然哲学得到圆融的解释。郭象一方面认为君主须通过无为来使万物各自完足其自然之性;同时又强调君主的有为,即:君主自身需贤能、具备良好的鉴别力,识别人才,使社会更好地运行。关注到君主有为的层面,方能更全面地理解郭象的有君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