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86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141篇
管理学   1854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1962篇
人才学   499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6393篇
理论方法论   1190篇
综合类   13003篇
社会学   2174篇
统计学   256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560篇
  2022年   525篇
  2021年   591篇
  2020年   599篇
  2019年   509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558篇
  2016年   676篇
  2015年   980篇
  2014年   1963篇
  2013年   1617篇
  2012年   1902篇
  2011年   2033篇
  2010年   1816篇
  2009年   1826篇
  2008年   2277篇
  2007年   1578篇
  2006年   1327篇
  2005年   1204篇
  2004年   987篇
  2003年   840篇
  2002年   734篇
  2001年   654篇
  2000年   514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01.
乍一听“鱼茶”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立马想到红茶、绿茶之类的茶叶。其实,“鱼茶”根本不是茶。它和我们平时喝的各种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黎族一道传统美食,简言之,就是一种用米饭腌制的淡水鱼。  相似文献   
902.
903.
探究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形成机理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历史文化名城安阳作为案例地,基于地方依恋理论,构建了地方满意度、地方依恋、亲环境行为、游客身份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地方满意度正向影响游客地方依恋;游客地方依恋正向促进游客实施亲环境行为;从地方满意度到亲环境行为,需要依靠地方依恋的中介效应实现;身份对于游客的地方依恋形成存在显著影响,相较于外地游客,本地游客对地方依恋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构建了有别于自然遗产地的文化遗产地亲环境影响机制模型,并纳入主客身份的影响进行探讨。建议目的地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全面提升游客地方满意度,关注游客地方认同维度的培养,针对不同身份的游客采取针对性的宣传策略,提升游客的亲环境行为,促进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04.
传统知识是长期以来传统部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知识、技术、经验的总称,是一种知识形态和知识产品。CBD等国际组织对遗传资源及有关传统知识的保护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在保护机制上取得了一定的创新。CBD开创的事先知情同意机制和FAO开创的农民权机制为其代表。两种机制均在物权层面设计了遗传资源及有关传统知识的保护规则,但前者具有较强的保障力,后者基本上还是一种道义意义上的权利。但只有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方能充分实现传统部族在传统知识上的利益。  相似文献   
905.
<正>伊西成简介伊西成,别署闲人,一九六七年腊月出生于山东省蒙阴县。幼习颜、褚法帖,后临《芥子园》,成人后潜心博古丰羽之余兼研西洋画。一九九五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辍笔从事平面设计近贰拾载。后转事古法手工恢复历代汉皮纸,重拾笔翰。小作曾被台北、香港、德国、英国及国内友人收藏。  相似文献   
906.
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已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疆吸收各国文化并兼容中原文化之优,成为欧亚大陆文化交融的摇篮。  相似文献   
907.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文化全球化也成为了世界的潮流,如何在此浪潮中坚守本民族文化,实现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也成为世界各国面临文化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议题.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是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国家最核心的软实力.当前我国的民族文化自信面临着国内外严峻形势的挑战,国内多元文化的激荡,多元思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传入,使得一些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些怀疑.我们应正确树立民族的文化自信观,博采众长,兼容并包,丰富我国文化,促进我国的文化创新,促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也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08.
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屈原以忧国忧民与求君任用二者为中心,形成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与理想美政的融合。屈原是一个有才华、有个性也有明显缺陷的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气质过于强烈的政治家。屈原在仕途遭遇挫折之后的过于强烈的反应,是超乎官场正常氛围的。《离骚》《九章》等作品的自塑形象是古代版的"美图秀秀";而晚年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其说是仪表的,不如说是泄愤的。宋代黄伯思"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论述,至今仍然是最简洁可信的表述。屈原自塑了一个北方文化为标志的"循吏"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屈原又是浓烈巫风传统、上古意识形态遗存的继承者、表现者。"作楚声",正是《楚辞》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南方地域风格,往往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  相似文献   
909.
在20世纪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被用于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由于时空的变化、自身的性能、应用主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会出现“转移”现象,而这种转移表现为全局转移、局部转移、隐性转移、主体性转移等四种形式,同时呈现出渐进式、无伤亡式、对调式三大特点。这些内容的把握有助于将认知范式正确用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并获得积极结果。  相似文献   
9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多年历史发展所沉淀下来的瑰宝,对所有中国人特别是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目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