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13篇
  免费   2767篇
  国内免费   755篇
管理学   11292篇
劳动科学   690篇
民族学   6808篇
人才学   2414篇
人口学   643篇
丛书文集   33432篇
理论方法论   6011篇
综合类   65860篇
社会学   9462篇
统计学   1123篇
  2024年   519篇
  2023年   2135篇
  2022年   1221篇
  2021年   2000篇
  2020年   2256篇
  2019年   2435篇
  2018年   1059篇
  2017年   2188篇
  2016年   2894篇
  2015年   4446篇
  2014年   9349篇
  2013年   8675篇
  2012年   9809篇
  2011年   10157篇
  2010年   9482篇
  2009年   9514篇
  2008年   10852篇
  2007年   8505篇
  2006年   7152篇
  2005年   6695篇
  2004年   6103篇
  2003年   5420篇
  2002年   4440篇
  2001年   3859篇
  2000年   2747篇
  1999年   1382篇
  1998年   713篇
  1997年   590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259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不同文化规约下的人们都希望水土资源更适应自己的需要。因此,人类对水资源的维护其实在于实现人类自身的延续和发展,而优化水土资源的匹配使之适应于不同的需要,以及因地制宜地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价值,这是不同文化下各民族所共同期待的。但水土资源维护的目标与行为在各民族间出现偏离,进而会出现失范。这样的偏离与失范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失衡与生态危机。因此,对水土资源维护失范矫正的实质不是要另造水土资源,而是通过社会力量的努力保持水土资源固有结构的稳定,以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2.
93.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回应中国文化的发展前途这一问题时,大体均持文化整体观的立场。然而这一文化论述模式有其内在的理论困难,王南湜先生基于其文化分层理论对此有很好的揭示。本文认为王先生的文化分层理论仍有进一步商榷与拓展的可能,王先生虽对新儒家“开出说”有严厉批评,不过二者所凭借的文化哲学在理论上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即在反省文化分层理论与“开出说”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4.
梧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化取得了市场经济的基础效益,也存在产业化程度不高、缺文化龙头产业等缺陷。藤县狮舞文化是广西梧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地域特征鲜明,群众基础深厚,具备龙头文化产业的潜力。推动狮舞文化产业化,一要政府主导加大狮舞文化的开发整合力度,包括打造产业基地、挖掘提升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广;二要统筹社会力量,重点打造狮舞文化产品,包括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联系功能、引进文化传媒公司、重点拓宽文化产品链;三要加大对狮舞文化的传承保护,包括做好传承人的管理与保护、拓展狮舞技艺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95.
把分散的多民族打造成一个整体的国家民族建设,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普遍倾向,中国也不例外。中华民族建设实际上也就是"多元一体"建设,一方面要包容文化和族体的多样性,一方面又要认同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实现国家层面的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从文化认同上表现出来。中华文化认同包括三个层面:各民族的自我认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和地域等因素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了讲文化认同之外,还要讲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既包括国家认同,也包括利益认同与命运认同。自觉认识和发挥中国民族建设的优势,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努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民族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96.
"学无止境",是我毕生的座右铭。我在求学、教学和治学的历程中,有过广泛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自己的爱好。但是有三件事,一直坚持至今。就是走路、读书和写作。我在60岁时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行万里路,读千册书,写百篇文》,概括了我前半生的历程。万、千、百,是精确的数字。细算起来,我在60岁时,已经走过万里路,读过千本书,写过百篇文。但是万、千、百,也是近似、模糊的概念,说明大到一定的数  相似文献   
97.
文章以一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村寨作为田野观察对象,发现当地妇女的社会性别表达具有明显的当地特点,宗教信仰、生计模式、传统文化、人生仪礼等形塑和建构了本地性别规范。近年来市场经济以及人们对现代性的想像,可能会超越传统的宗教、习俗、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有可能重新建构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仪礼规范。这种变化不只表明社会性别深深地嵌在当地独特的文化与制度之中,也会随着制度与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得到调整和重构。  相似文献   
98.
韩晗 《中国民族》2020,(2):147-147
这些年走南闯北,对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有了些许了解。在我看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底色。楚乃"战国七雄"之一,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形成期,吴越的隐忍、燕赵的慷慨、齐鲁的宽厚……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今天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基因序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一位客居美国的朋友打越洋电话慰问我:虽然湖北这次是重灾区,但是感觉你们湖北人好了不起。  相似文献   
99.
作为Bel Canto声乐体系的萌芽期,西方中世纪时期的声乐艺术在宗教与世俗二元文化的作用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宗教文化中的声乐现象以服务宗教仪式为宗旨,以格里高利圣咏为中心,围绕对圣咏的修饰和扩展,逐步体现着作品体裁、表演形式以及歌唱技术的全面复杂化趋势。而世俗文化中的声乐现象在充分展示世俗文化特征的同时,又无法避免地接受强大宗教文化的浸染。二者在对立与并存中共同推动着Bel Canto声乐艺术的系统化构建,为Bel Canto声乐体系的主体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0.
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也分析其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文化、教育等角度展开民主建设进程中整合政治文化的路径分析,以期对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