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17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144篇
管理学   1829篇
劳动科学   66篇
民族学   1469篇
人才学   593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5880篇
理论方法论   1121篇
综合类   11690篇
社会学   2062篇
统计学   260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84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571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581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456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849篇
  2014年   1665篇
  2013年   1335篇
  2012年   1599篇
  2011年   1752篇
  2010年   1559篇
  2009年   1607篇
  2008年   2073篇
  2007年   1465篇
  2006年   1248篇
  2005年   1206篇
  2004年   979篇
  2003年   849篇
  2002年   756篇
  2001年   704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柴婷婷 《北方论丛》2008,1(3):121-124
现代社会,人们在尽情享受发展所带来的丰盛宴席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迷失到这种发展观及其实践设定的困境之中.在西方发展理念支配下,发展日益凸显出一系列带有全球性、人类性的问题与困境.建立在传统人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现代发展观念已使发展本身处于它的内在矛盾之中.解决西方现代发展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建立一种新的发展观--以人类生存为基础的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922.
城中村空间结构的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独特与怪异的空间结构形态成为当下令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以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为框架,针对城中村空间结构中呈现出来的非理性、公共理性匮乏与孤岛型空间存在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并认为,准企业型政府下的低成本城市化策略以及与此相关的公共职能缺位或者力度不足,致使村落以自发方式完成空间的城市化过程,这是目前城中村空间形态问题得以产生的前提.而在该前提的约束下,传统村落空间结构路径依赖、集体土地制度中的模糊地带及其利益争夺、城市化农民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行动的冲击力,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城中村空间形态的生产与再生产.强化公共理性的介入,变村落空间的自发城市化为自觉城市化过程,此乃化解城中村空间结构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3.
个体理性与公共生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家所说的理性,在本质上是个体理性.理性是有关公民个人道德能力的前提假定.在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思想传统中,有关公民个人权利与自由的论证,完全依赖于个人是理性自律的道德主体这一假定.公共理性在本质上是公民个体理性正当运用的结果,并不是在个体理性之外存在着一个公共理性.公共生活的目的不是使公共利益或者公共善实现最大化,而是使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得到合理满足.优良的社会生活有赖于每个公民的道德努力.  相似文献   
924.
周文杰  周红路 《理论界》2008,(12):120-121
生态美学是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具有生态活性思维的美学范式,它吸收中国古代美学的合理内核,对传统美学主客二分的主体性机械思维进行修正和超越。生态美学的研究,对于新世纪的美学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也必将成为现代美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25.
张娜 《理论界》2008,(12):170-171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人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文化中具有的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因还是阻碍经济的发展的基因?本文通过对生产率文化的分析,以及中西文化的比较,结合时代与文化的关系,力图重新阐释中国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926.
施杨 《理论界》2008,(11):142-143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众多,但最终却以马克思主义取代各种思想体系,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意识形态。除政治因素外,影响其发展的文化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变异思想、民本思想之间的内在接合点,阐述其在中国占据文化主流不容忽视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27.
文化哲学研究的中国资源既包括观点,也包括方法;研究者迄今为止大多只关注前者,对后者则注意不够.时于今天的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来说,实际上恰恰只有方法具有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而观点不过是达到特定人生境界的研究者对特定的研究方法加以运用的产物.因此,在今天的文化哲学研究过程中探讨和利用中国资源,与进行其他方面的哲学研究一样,研究者面临的首要任务不是"寻章摘句",而是实现对自己和被探讨对象的方法论自觉;只有这样,研究者才有可能真正避免"歪解歪批"而实现真正推动文化哲学研究顺利发展的初衷.  相似文献   
928.
王四达 《江汉论坛》2008,(5):125-129
神、圣崇拜是中国古代"一以贯之"的精神传统.它经三代"法天"到东周"崇圣",至汉代终于在帝王身上集结为"唯神"、"唯圣"的价值取向,从此"万变不离其宗".而当帝王成为神、圣的化身时,神圣价值就走向了它的反面.不但丧失了拷问世俗的积极功能,反而变成对世俗政权的屈从与维护,对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的扼杀.中华文明从先行到落后的历程与这一精神传统的形成是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929.
近年中国诗歌的总体趋向,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以口语入诗,在语言结构及其张力之中显示言外之旨;以个人化的写作,探寻"独立文本"和"话语差异";以复归传统的情怀,从日常经验中提炼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和生命精神,逐步走向诗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930.
总结当代中国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可以明确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即应当在理性建构与传统承继的统一中开展目前正在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人民公社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清楚地证明片面强调理性建构或单纯依靠传统都是行之无效的。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城市中的市场经济原则和社会理性化的某些经验简单地推及农村,不要忘记城市同农村的差别,应当因地制宜地规则和实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方案。在农村实行的一些规章或政策,只有得到农民依据日常生活经验而普遍认同,同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发生真实融合,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