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57篇 |
免费 | 329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15篇 |
劳动科学 | 21篇 |
民族学 | 104篇 |
人才学 | 65篇 |
人口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3151篇 |
理论方法论 | 613篇 |
综合类 | 5053篇 |
社会学 | 322篇 |
统计学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210篇 |
2022年 | 198篇 |
2021年 | 289篇 |
2020年 | 237篇 |
2019年 | 211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171篇 |
2016年 | 204篇 |
2015年 | 339篇 |
2014年 | 534篇 |
2013年 | 489篇 |
2012年 | 616篇 |
2011年 | 642篇 |
2010年 | 608篇 |
2009年 | 623篇 |
2008年 | 712篇 |
2007年 | 635篇 |
2006年 | 573篇 |
2005年 | 517篇 |
2004年 | 397篇 |
2003年 | 369篇 |
2002年 | 317篇 |
2001年 | 273篇 |
2000年 | 210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贞观政要》集中展现了任贤纳谏的管理思想,论述了儒家仁义观、礼仪观、诚信观、忠贤观与领导纳谏的关系。领导者要提升自我纳谏内在动机,形成德行领导,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度和激励对员工纳谏进行引导,形成"谏言-纳谏"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的生命伦理学史上,一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且持续近20年的关于脑死亡和器官移植的争论,构成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北美人类学家洛克将这场争论置于北美与日本跨文化比较的视野下加以审视,撰写了《双重死亡:器官移植与死亡的再造》一书。在北美和日本,脑死亡和器官移植的议题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公众反应。通过从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本体论、身体的商品化、"生命的礼物"的暗喻等层面的跨文化的比较,洛克指出:大多数日本人受到其传统与文化的限制而不愿意接受脑死亡和器官移植,然而,同样地,正是由于其传统和文化的基础,大多数北美人相对容易地接受了脑死亡和器官移植。基于对洛克作品的阅读,本文认为: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的方法,能够为理解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下的生命伦理差异,提供重要的洞见。 相似文献
3.
赵永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124-129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青年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都发生了嬗变,呈现出冲突性、自觉性、务实性和多元化的变化特征.为了减少全球化对青年价值构建的负面影响,必须坚持与时代发展潮流相一致的价值教育原则,从价值目标、利益原则、价值标准、文化价值四个方面对青年进行科学价值观念的导向,引导青年向更高层次、良性价值观迈进. 相似文献
4.
人作为一种关系中的存在,对于环境的独立性始终不能摆脱其对环境的依赖性,当人认识到这种必然性时,人与环境的伦理关系就产生了.作为环境干预主体的政府、企业和普通民众在这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伦理建构中应该明确各自应有之责任和发挥各自应有之作用,从而共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6.
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和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仰和行为准则,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总和.企业步入市场经济时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神学的核心问题是关于上帝的问题。从现象学的视域出发探讨神学的问题,不是用现象学的方法来处理神学研究的对象,而是在不断的悬置过程中,使得神学从各种偏见和先见中解放出来,让神学的问题自身来显现自身。现象学神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思考上帝如何在其自身之中显现自身。海德格尔、列维纳斯、马里翁、克尔凯郭尔和奥古斯丁的现象学神学思想,以解放上帝为根本线索,将神学一步步从传统形而上学、存在范畴、道德与伦理视域之中解脱出来,在爱的命令的现象性中,上帝作为现象得到了呈现:上帝作为权威和爱在爱之中达到统一性和真理性,从而使得显现与显现者真正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社会主义对东欧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对东欧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其中,南斯拉夫实践派的自治社会主义构想最为著名。事实上,布达佩斯学派也有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只是这种探索往往被其文化批判理论所掩盖。布达佩斯学派阐释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与东欧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的伦理反差,进而对东欧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文化批判,得出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基于总体性的革命形成的,并探讨了在微观层面上促进社会主义的人道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布达佩斯学派的社会主义理论探讨,明确贯穿了对社会主义的伦理解读以及对社会主义人道化的微观建构,这种对社会主义的解读和建构不仅贯穿于他们对东欧前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和后共产主义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解中,而且对理解当下东欧社会很多问题的由来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制定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重大议题,大多数人都遵循一种"理想规则主义"的设计思路。然而,这种思路在理论上无法成立,在实践中会带来更大风险,其深层预设是看待人工智能的工具主义态度。实际上,基于因果推理模型的人工智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有充分的理由被赋予道德主体的资格。因此,设置一种关系性规则才能更好地处理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这要求它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重要条件就是人工智能主体拥有一定程度的产权。 相似文献
10.
路遥资源中最为重要的遗产恐怕是他有关生活的苦难哲学。路遥的苦难情结是他崇高思想和人格的如实写照。路遥始终歌咏理想、赞颂劳动和土地,并把幸福真正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路遥从来也不轻视独立、敏感的心灵,但却更为看重人民和生活的天地,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能充分、深入地理解他作品朴实、深沉、炽烈而又壮丽的风格与精髓。从写作伦理出发,即便可以展开和设置小说意义生成可能性或复杂性的角色,这些角色也很容易因为苦难精神的缺失而受到冷落。路遥作品普遍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对自己最熟悉的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生活的有力再现。路遥的苦难意义也许就在“过渡”。回眸路遥,可以说是仰慕文学理想年代的繁华,凭吊文学永远的精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