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0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113篇
管理学   521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132篇
人才学   81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3943篇
理论方法论   768篇
综合类   6299篇
社会学   409篇
统计学   2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682篇
  2013年   577篇
  2012年   754篇
  2011年   793篇
  2010年   776篇
  2009年   790篇
  2008年   875篇
  2007年   774篇
  2006年   719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本文作者从人道主义精神及儒家的生死价值观的角度,讨论“安乐死”所涉及的伦理问题,首先对“安乐死”的定义、词汇作一陈述,其次讨论“安乐死”牵涉的人道主义问题,最后引用儒家的经典,证明“安乐死”是符合儒家生死价值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952.
“经济人”理念下的中国行政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的特征.这种"经济人"理念的植入并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基于"经济人"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倾向,其在行政领域的适用,引发了行政人恪守行政伦理的困厄:追求自身利益与代表公共利益的矛盾;对上负责与回应民众的矛盾;为政绩而政绩的"政治作秀".笔者以为,"经济人"理念下的行政伦理建设必须从转变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制度伦理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953.
在现代性语境下,美学的伦理话语主要表现为个体主义、普遍主义以及两者的复杂关系。个体主义的伦理话语作为世俗社会关系的观念表达,追求个体的感性自由,注重主体的物欲享受,为世俗生活形而下的性质提供了意识形态意义的辩护。同时,个体主义伦理话语也导致了人性异化的现实。普遍主义伦理话语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现代性诉求,它出于对公共理性的维护,体现了人性形而上的意义追求。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伦理话语是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统一形态。  相似文献   
954.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所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兴起“韦伯热”。目前,西方的“韦伯热”方兴未艾,而且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波及到我国港,台和内陆地区,韦伯的著作不断被译成各种文字、犹如我国乾嘉时期的“家谈许郑,人说贾马”,西方社会学者几乎言必称韦伯。象英国的“莎学”、我国的“红学”一样,“韦伯学”也日渐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本文就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影响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55.
面对“绝天地通”与“礼崩乐坏”之社会、政治、文化情境,为重整人心秩序和社会政治秩序,早期儒家提出了自己的伦理政治致思。在其伦理政治致思当中,道德的维系问题也随之凸显。而把经验的观察上升为先验的原则和重传统的保守倾向,则塑型了早期儒家对道德维系问题的思考。在他们看来。伦理王国的达致,不同的人在道德维系中有不同的位置和影响,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道,否则,不仅“礼崩乐坏”,而且天下也将“无道”可言。  相似文献   
956.
文学平 《东南学术》2006,(5):116-123
法律伦理及法律伦理学是否可能取决于从法律伦理行为事实能否推导出法律伦理行为应该.然而,单纯从行为事实是推不出行为应该的,只有通过法律目的判断以及法律伦理行为事实和法律目的之关系判断,才能从法律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推导出法律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法律伦理行为之应该经由人们的法律实践活动可以变为现实,其具体保障在于法律伦理良心、法律伦理名誉、法律伦理教育及底线法律伦理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957.
当前经济与伦理关系的研究仍然没有摆脱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的束缚,从而遵循了这样的一条思维路径:在逻辑上通过从整体到部分、从现象到本质的还原一定可以找到某个最为基础、具有“本质意义”的“实体”,通过这个基础“实体”就可以揭开经济与伦理结合的全部奥秘。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蕴涵着价值一元论的信仰,以这种思维方式去探讨经济与伦理的结合,不仅会造成理论上的片面性,而且也会带来实践上的盲目性。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的生成性思维对我们正确理解经济与伦理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8.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这是对中国社会性质的一种界定与基本认识。这种认识与界定既是对传统中国的反思,又是对中国现实的把握。现代深深地嵌入在传统之中,中国人直接或间接地受传统伦理的影响和支配。伦理场域是中国人开展社会行动的依托,行动者在伦理场域中占有位置、施展策略、获取资源。因此,伦理场域是理解中国现实国情和中国人行动逻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9.
诚信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胜 《理论界》2006,(4):16-18
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演进,诚信规范与准则已超出了传统的伦理范畴,渗入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领域,由伦理价值衍生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更广泛的价值现象。探讨诚信的现代价值对于构建信用社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0.
王丽丽 《人文杂志》2006,(5):102-108
前苏联著名作家巴别尔的短篇小说集《骑兵军》记录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段非常奇特的战争生活。但与同类小说“认同”式的叙事视角不同,《骑兵军》的“奇特”之处也许在于它对战争伦理与人性伦理之间矛盾冲突的深刻揭示和双重书写。而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犹太人文化身份与哥萨克骑兵行为的纠缠重叠、作品对战争的越轨描述、以及透过革命、民族等现象的历史悲悯,都成为作品多层和重要的阅读侧面,值得反复回味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