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8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6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60篇
丛书文集   2263篇
理论方法论   236篇
综合类   4432篇
社会学   26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进入21世纪的今天,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价值和和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孝道文化构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伦理文化,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今天的中国人,包括世界华人仍具有强大的影响魅力,但是,由于传统孝道文化的复杂性、多元性,其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文化应是判断地继承,而且,更重要是取传统孝道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重建起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02.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103.
尼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现代西方浪漫哲人的代表对回忆(记忆)在现代浪漫哲学和浪漫美学中的审美超验功能及其价值均有深刻而独到的论述,这些论述无疑道出了回忆(记忆)的审美超验力量在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困境中所具有的特殊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文气说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以气论文的文气说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悠久传统。然而,由于历史的沉积,气论的源头及其向文坛转化、运用的流程已模糊难辨,本文旨在透过依稀的历史帷摹,对气论的产生、与文坛的结合和发展的流程,以及文气说的美学意蕴,进行初步的考论,力图展示这一古老学说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05.
章辉认为实践美学没有吸收西方新的人文科学知识而走向终结。但从西方20世纪现象存在主义、解释学、考古与系谱学、交往理论以及巴赫金的表述理论等对“话语”的张扬,表明实践美学提出的话语实践类型,不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而且能融入到后现代语境之中,并超越了后现代的话语理论,从而使实践美学成为一种现代美学潮流。  相似文献   
106.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文字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20世纪是影音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影音技术对传统的文学艺术构成了真正的冲击。在后工业时代的背景下,相对于影像文字文本的自足性、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与影视技术的互动共生中的未来走向都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7.
“文学是人学的最好文献”是高尔基关于文学的美学命题。各个时代的文学思潮与各该时代的哲学思潮互为表里。中国当代文学必须在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的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8.
后现代主义思想和话语在当下的中国,虽然并不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但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球化的形势下,它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发展的语境。就在这种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毛泽东美学思想也可以加以重新审视。从西方后现代主义美学和中国当代美学后现代主义话语的关系本体、不确定性观念、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美的形态的变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毛泽东美学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则及其中国化方面仍然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然而,也要与时俱进,拓展思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和审美关系,开拓出美学理论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旅游景观的特征入手,分析论述了自然旅游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美、巧合美,人文旅游景观的造型美、协调美、风情美、意境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0.
加拿大当代文艺理论家琳达·哈琴以其独特的反讽理论迥然有别于历史上的反讽理论,也不同于同时期的后现代反讽观。她将反讽同后现代政治结合在一起,并试图改变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解构性内核,在“后现代之后”的文化语境中重建具有张力和建设性的文化理论。正是在这一点上,哈琴的反讽政治美学同元现代主义理论有了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共同迎接“后现代之后”文学理论及文化理论发展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