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8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24篇
人才学   60篇
丛书文集   2278篇
理论方法论   238篇
综合类   4464篇
社会学   27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突出培养学生的审美共生观。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基础公共课程,在培养人文精神、提升道德素养以及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将生态美学融入到高职语文教学中是基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技术工匠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2.
从学术上来说,生态美学作为美学是不能成立的,其原因在于:从文明发生学来说,文明与生态是天敌。从审美发生学来说,美在文明,不在生态。从审美本体学来说,审美是人的自由意识;审美是主观的,而生态是科学的对象,它是客观的。造成生态美学成立的两个误区是:将生态审美看成自然审美;将生态审美看成生命审美。生态与审美只能在生态文明的统一上实现兼容,而这属于生态文明美学的范围。环境美学是生态文明的生发地,它们都是文化美学,但是生态文明美学是全局性的美学、时代的美学,而环境美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生态文明美学的主体在环境美学。生态文明美学是一种新兴的美学,它以生态文明美为核心范畴。这种美学具有强烈的科学色彩,生态科学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生态文明美学的核心是清晰的,但边界是模糊的。生态文明美学的建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而进行,其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193.
194.
195.
196.
197.
马芹芬 《东岳论丛》2007,(5):149-15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学思想的全力提倡者和积极践行者。一方面,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他肯定美是一种情感活动,强调普遍性和超脱性是美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蔡元培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强调美是一种陶养的工具,突出了审美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8.
杨恩寰是实践论美学的重要理论总结者和体系建构者,其美学思想强调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乃是审美活动的历史发生学根源和心理创造论的深层基底,其中体现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念格外深刻和准确的把握。杨先生认为实践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本质上是使用和制造“工具和符号”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价值”活动,其内含的精神生产实践和审美实践等层次可以用于解释诸多审美现象,但关于美本体的问题却只能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99.
中西绘画核心美学观念——宇宙观、动静观和时空观在不同时代画家对传统绘画美学观念的反叛与重构中不断跨界与破界,创造出维度各异的审美创新范式。中国绘画的“宇宙之心”带来了心与物的破界与和解,西方绘画则以“科学之眼”不断跨界与反叛着真实的边界并重新定义,由此衍生出不同的美感生成机制,继而深刻影响着各自动静观的审美追求,最终营造出具有多维差异性的审美时空。厘清它们的核心要义、内在精神及其多维立体的审美创新范式,将有助于开拓新时代语境下艺术创新的多维视角和思考向度。  相似文献   
200.
刘希言 《天府新论》2022,(6):109-120
宋代是中国花卉审美文化的巅峰,而对这一时期进行考察,谱录是一个绝佳的窗口。经整理发现,宋人的花卉审美观念已颇成体系:在审美对象方面,既重视花之“容质”又强调花之“韵格”;在审美方式方面,既提倡“格物”精神又宣扬“造境”理念。另外,宋人还热衷于为花卉评定等级,但标准却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徘徊不定。从环境美学的角度视之,这些观念既有值得继承之处,如欣赏得全面、精细,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都参与等,但也存在应该反思的地方,如为花卉划定等级,将人类的主观意愿强加于花卉之上等。有鉴于此,本文更倡导一种生态的自然审美模式。这种模式以自然的“生意”为焦点,以生态科学知识与生态伦理学观念为资源,以能否展现、维护自然的“生意”为评价标准,致力于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