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8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6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60篇
丛书文集   2263篇
理论方法论   236篇
综合类   4432篇
社会学   26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在现代性语境下,美学的伦理话语主要表现为个体主义、普遍主义以及两者的复杂关系。个体主义的伦理话语作为世俗社会关系的观念表达,追求个体的感性自由,注重主体的物欲享受,为世俗生活形而下的性质提供了意识形态意义的辩护。同时,个体主义伦理话语也导致了人性异化的现实。普遍主义伦理话语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现代性诉求,它出于对公共理性的维护,体现了人性形而上的意义追求。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伦理话语是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统一形态。  相似文献   
82.
当代武侠电影暴力美学的渊源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力美学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追求,其目的是消解暴力。受中国传统文学中暴力表达及暴力与侠义共存的江湖文化的影响,当代武侠电影显示出鲜明的暴力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暴力的神圣化、伦理化,暴力动作的舞蹈化,暴力的浪漫化,暴力的喜剧化。当今电影创作有渲染暴力的趋势,无论从道德意义还是从美学意义讲,这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3.
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认为,美学研究的视界规定着美学的研究方式、成果形态和内在观念的变革.因此,转换美学的研究视界,意味着美学研究逻辑起点的变革,它主要产生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对现有美学资源给予合理的结构性配置;二是促成美学知识形态的话语拓展;三是以现实性和实践性景象实现美学界限的根本突破,对人类审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布鲁斯是由美国黑人创造的音乐流派。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用文字来吟唱布鲁斯,其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一首古老的布鲁斯歌曲贯穿全文始终,整部小说洋溢着浓厚的布鲁斯美学。本文从布鲁斯美学的角度探讨黑人的身份认同、文化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85.
《诗经》通过孔子的阐述,成为儒家美学的根基。之所以如此,除了孔子自身的思想外,《诗经》的文本比较好地体现出了四种品格:比兴品格、写实品格、言志品格和温柔敦厚品格,儒家美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得以生发的。  相似文献   
86.
中国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园林内含园景、园境双层空间结构.表层是实体性园景空间,以"隐曲"为特征,呈现"流动"之态和"悠远"之感,营造耐游观的园景.深层是虚实相生的园境空间,以"空灵" 为特征,具有虚化、意化、融合的美学功能,展现出情味美、朦胧美、超越美.园景向园境的转化就是物象-气象-意象-意境间的渐次转化.表层园景营构以深层园境生成为旨归,最终要由质趣灵、象外见象,心境融合,生成意境.由此,中国园林营构中的形式规律要与审美心理规律同步一致.  相似文献   
87.
美学与马克思学说的总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浪漫美学所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与完整存在的核心命题是马克思学说发生的原初动力,亦即马克思学说诸组成部分的统一出发点。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完整存在是日益丰富展开的马克思学说的本体论根据,马克思把浪漫美学以人为本的整体性原则与黑格尔辩证发展的有机整体观融合起来后,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上把浪漫主义泛美学化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性命题历史地改造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88.
在我国当前的文化图景中,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文化形态并行不悖,其中,后现代文化因其对于人类自身的欲望与有限性的宽容以及坦然的态度,对青年学生们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在积极的意义上,后现代文化的这种姿态是对个体的更精致的呵护,不过这种呵护往往是以放弃传统的价值、道德为代价。当代美学教育必须设法应对这种局面,使学生在肯定个体的创造性、价值的多元性的同时,认同并维护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视野。  相似文献   
89.
以阐释学的"前理解"和"偏见"理论、接受美学家对阅读和读者"期待视野"的相关论点为依据,针对文学名著在重译过程中的误读和误译作深入比较研究,批评了以往‘误译即错误的翻译,的简单论调.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不同的译本为例,后来的重译本中也存在不少的误读与误译.误译分为语言学(微观)误译和文化(宏观)误译.语言学误译可能是由于拼写错误等导致的.文化误译又细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拼写错误等无意误译都应该尽量避免.然而有意误译是可以原谅和接受的,是基于归化或异化的需要,是创造性叛逆.总之,误读、误译与重译相伴相生,是译者主体性的彰显.  相似文献   
90.
大院民居的空间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表现在居住和民居的样式上.人们对自己能感觉到的空间,常常赋予某些意义和象征,因此形成了熔建筑的实用、认知、审美,有时兼有崇拜观念于一炉的空间意识,使得大院民居的居住空间在布局安排上表现出了变幻多姿的特点,同时折射出了晋商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