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62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190篇
管理学   758篇
劳动科学   65篇
民族学   251篇
人才学   171篇
人口学   72篇
丛书文集   5185篇
理论方法论   1048篇
综合类   10012篇
社会学   1450篇
统计学   74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508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645篇
  2014年   1167篇
  2013年   1017篇
  2012年   1243篇
  2011年   1425篇
  2010年   1389篇
  2009年   1347篇
  2008年   1624篇
  2007年   1228篇
  2006年   1087篇
  2005年   907篇
  2004年   709篇
  2003年   605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董仲舒的伦理政治思想与社群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两种思想在价值取向上都将整体的利益作为重心,在人性论上都将某种社会规范纳入人的本性当中,在道德建设上也都强调道德的目的性。但是,董仲舒并没有像社群主义那样,在理想的状态下片面强调人性中善的一面,而是在考察现实的基础上,指出人性为恶的可能性。因此,不同于社群主义在道德建设方面单纯强调“德性”的作用,董仲舒强调的是“德性”与“规则”的统一。以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为参照系,对董仲舒的伦理政治思想进行审视,对于我国当代的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书法不是图画,不可能用具体形象来表现生命力,只能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使之成为象征人格的生命,从而使接受者打破心理上静止的平衡状态,在信息流中涌起情感浪花,获得生命活力的美感。而要唤起生命活力,必须在文字符号的基础上,注入书家主体的生命意识,使字“变调”转换为有个性的情感符号,成为审美信息。  相似文献   
113.
114.
创建绿色高校应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加入到创建绿色学校的行动之中,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在建设“绿色高校”的过程中,必须在注重技术层面的同时,加强道德层面的工作,强化对学生、教师等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工作,使人们从“关于环境”、“通过环境”到“为了环境”,把环境工作人性化、人文化。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古代的喜剧美具有一种崇生意识的原始基因,但其受到了封建正统文化的长期压抑和扭曲。20世纪初,随着封建传统权威的颓落和科学思想、个性意识的传播,备受压抑的生命意识逐渐被激活。中国现代喜剧的实际创作由此产生了一种重视“趣味”和着意发掘丰满人性的整体趋向。  相似文献   
116.
巫术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同时也持久地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即使在现代社会,巫术也仍然以 活的形态存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巫术影响着中国民众民间信仰。巫术的 思维方式使得中国民众把宗教理解成巫术,理解成获取实利的手段,维护着儒家的强势伦理。  相似文献   
117.
收录在《广弘明集》中梁武帝所作的《孝思赋》,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文学作品,然而,唐代道宣法师却将其当作弘扬佛法的护教文献加以收录。这一现象表明,中国佛教试图在伦理方面实现与儒家传统的融合,实现佛教伦理的本色化。在梁代,中国僧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试图体现佛教对儒教孝道的包容,而梁武帝将奉佛与尽孝结合在一起,更是实现了在道德教化上的儒释共弘。对孝道的吸收,突出的表现了中国佛教的本土伦理特色。  相似文献   
118.
精神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环境随时记录着每个人的言行,储存着每个人的信息,将人们的精神活动凝结为社会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社会风气等。在精神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每个人在不断地受到他人的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他人,使每个人置身于精神环境之中,受其熏陶、感染和陶冶。精神环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该文从对精神环境的特点、功能及国家和个人对精神环境的责任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使伦理在精神环境中进入一个新的视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9.
残疾可以构成生命哲学的资源。如果一个残疾人读不懂残疾,那么他就浪费了这种资源,那才真的悲哀……  相似文献   
120.
基督教和佛教都是高度伦理化的宗教 ,伦理思想是其宗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从伦理之来源、道德依据、行为规范、人性论、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基督教和佛教的伦理观进行了比较 ,分析二者伦理观之同异 ,从而阐扬了两教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