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2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423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18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3661篇
理论方法论   700篇
综合类   5913篇
社会学   338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655篇
  2013年   561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732篇
  2009年   738篇
  2008年   825篇
  2007年   730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459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银箫生与梵玲的系列情感故事",是<紫罗兰>自创刊以来刊登的系列连载小说,整部作品以"自叙传"的手法展开,充满了抒情伤感的末世情调.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创造社为代表的"自叙传"创作,在读者中颇有市场.但是"银箫生、梵玲故事"的抒情自叙传,与新文学"自叙传"貌合神离,本质上完全不同.如果说,新文学"自叙传"以种种反社会的行为体现出对现代性追求的话,那么,"银箫生、梵玲故事"的抒情自叙传,却是通过叨絮的伦理诉求,建立起顽固的封建樊篱,以企达到反现代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近年关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中,不时有人提出孔子的仁学思想只是讲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局限的普适意义。不少论述或割断历史联系而刻意洗刷,或抽掉阶级内容而着力粉饰,实似是而非。本文以《论语》中的原始载述为基本依据,就孔子儒学的伦理思想进行辨析,说明仁礼合一、以礼为本的孔子之道,体现着宗法专制主义的价值追求,并不具有近代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学说所特有的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格独立的价值精神。我们今天可以而且应该积极汲取孔子儒学中的某些合理内核,但决不能以复兴儒学为指归。  相似文献   
43.
教师制度伦理的核心问题是伦理问题,决定了教师制度的建立和改革要经得起伦理的考验,要有充分的伦理依据。教师制度伦理的调节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提高着教师的伦理水平,维护着教育的尊严、公正与秩序。  相似文献   
44.
本文试从中西方文化形成的早期的两个代表人物孔子与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出发,以分别阐述他们代表思想的经典著作《论语》和《理想国》为依据,分析探讨他们在对个人的思想意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群体的政治结构三个方面的不同主张:即孔子的思想以个人的修养为核心,强调先修己,再安人,后正名;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在从国家(城邦)管理的角度出发,设想了理想国的存在状态,并提出了“共产、共妻”的主张。这些分歧是中西方历史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呈现出来的差异,分析和比较这些差异,使我们能够博采中西方之所长,为我所用,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法制的国家。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以“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分析儒家伦理精神“生产力代表性”的“实然”状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应然”要求,寻求到转型的“适然”途径。  相似文献   
46.
行政人与其他人一样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下并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附带着一系列的义务与利益规定。角色冲突、利益冲突甚至是道德冲突产生的伦理困境,使得行政人经常处于两难的境地。因此,应从创设制度化的个人伦理生存空间、行政人对角色责任的清醒认识、弘扬行政人的个体独立人格、界定行政人的忠诚限度等方面帮助行政人找到既可保存公共利益又可保存自己人格完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7.
现代科技伦理问题表现及特征的哲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小飞 《天府新论》2004,2(6):33-36
科技伦理问题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伦理道德进步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对人的生命价值实现和自由平等追求的障碍性作用,同时表现出广泛性、差异性、复合性和破坏性特征。对这些问题的哲学探究,对于深化科技伦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试论企业社会资本及其优化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社会资本理论已成为众多学科理论分析的重要视角。本在回顾社会资本理论来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社会资本的基本内经;并从内外两大方面和纵向、横向以及社会三个纬度界定了企业社会资本;最后通过若干企业案例提出企业社会资本的优化策略,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9.
经济与伦理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主体自身需要的增强,经济伦理的核心即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主题和丰硕成果体现出经济的道德蕴涵与理性特征,可以预测经济伦理之研究必将出现一个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50.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可为世界“金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进入 2 1世纪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现代社会、人类心灵的困境也在全球化 ,人类迫切需要一个赖以安身立命的伦理基础以担负现代人群、现代人生的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历程 ,有识之士提出了建立全球伦理 (世界伦理、普世伦理 )的构想。世界各大宗教和伦理传统中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 ,就中华文化传统而言 ,中国佛教伦理的思想资源不可忽视。本文力图以普世伦理构想为背景 ,探讨中国佛教伦理的思想及特质 ,并继而申明佛教伦理思想的普世意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