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1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118篇
管理学   444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27篇
人才学   57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3710篇
理论方法论   707篇
综合类   6034篇
社会学   349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746篇
  2011年   783篇
  2010年   739篇
  2009年   755篇
  2008年   831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21.
近年来,对企业社会伦理问题的关注和探讨方兴未艾,呈现蓬勃之势。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对于企业社会伦理包括企业社会伦理内涵的含混不清的认识,特别是对企业社会伦理的观察和研究思维的严重误区,本文着力进行探讨,并探寻企业的社会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822.
无论何种形态的社会,社会公众总有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对象。在法治社会,信仰法律则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作为我国法律职业的主要承继者,法科学生更需要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和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基于此,在我国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和教化。  相似文献   
823.
从事人口学研究的专家担心,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升高若持续下去,将对人口结构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对未来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也会造成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824.
经历了社会的变革,传统家庭道德和伦理规范体系已经解体,现代家庭道德和规范体系尚未完整建构起来,家庭危机时时在我们身边产生.人们在目睹了种种家庭变故后,正通过各种家庭模式的比较,寻找着自己的归宿.千百万家庭正面临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25.
在新形势下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 ,大力加强师德教育 ,有针对性的解决师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内涵和外延着手 ,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客观要求 ,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26.
郭卫华 《中州学刊》2023,(12):105-110
通情达理可视为中国情理主义道德哲学传统的精神逻辑。在“天—命—性—情—道—教”本体建构中,“性—情”通过通情达理贯通天道和人道:“通情”在己之好恶与他人好恶的理性沟通中形成共同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即“理”。“理”要获得现实性,又需要“达”的实践智慧。“达理”虽呈现为理性形式,但其实际展开中始终以理性和情感的互融为进路。由此,通情达理所展现的精神逻辑为:“理”从“情”出,“情”据“理”而通,“情”通则“理”得,“理”由“情”而“达”,并由此开辟了以克己、爱人和万物一体为核心的中国伦理精神传统。这一传统,为提升人性能力、培育向善的人性情感、促进内在道德与外在伦理有机统一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827.
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治疗疑难疾病、增强人体机能提供了可能,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为客观认识和规避这些风险,基于哈贝马斯的“包容他者”理论,将“机器他者”这一概念引入现代医疗领域,并从身份认知、知情权和隐私权、社会公平、责任归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当具有“意识”能力的“机器他者”介入人类主体后会导致“主客体”界限的模糊甚至互换,从而引发各种伦理冲突。对此提出用“有限包容”的态度来发展脑机接口这种充满未知的技术,以避免或减少其对人类安全和社会秩序可能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828.
郑香花  邱艳萍 《现代交际》2023,(3):67-74+123
儒家伦理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绵延力、接纳性与创新性,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期其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在社会稳定期成为巩固政权的手段,在国家动荡时期又成为民族的扭结,在新时代则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石。本文通过梳理与学习儒家伦理思想,探索儒家伦理的当代教育价值,有助于为构建中国特色文化、教育体系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29.
赛珍珠问题指"中国人是否更容易抄袭、抄袭是否内化于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气质之中"的问题。与学术相关的伦理类型在现代发生了根本转变,表现为学术从公器变为私器,真理活动的视野由复返的变为进步的,评价标准由传承变为创新。从反向抄袭、注疏性著作、自我抄袭等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抄袭本质上是个现代问题。"中国人更容易抄袭"的命题存在着历史错位,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830.
本文试从“人我”关系亦即我与他人或他者的关系这一角度 ,重读孔子和儒家传统有关孝的思想 ,以期重新接近这一观念所蕴含的深刻伦理意义。孝这一观念所强调的是一个作为能够承担责任的伦理主体的我对他人的无可推卸的伦理责任。虽然从表面上看孝仅仅规定我与作为父母的这一特殊他人的特殊关系 ,但是 ,这是我与“第一”他人所发生的“第一”关系。作为我的第一他人的父母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一切他人的“原型”,而我与父母的伦理关系已经是我与其他一切人的伦理关系的“原型”。本文从分析孔子所说的敬开始 ,孔子对孝中之敬的强调表明 ,孝远非某种自然感情 ;敬作为我对他者之敬蕴含着他者的某种“超越”性和我作为我的“主体”性 ,一种“我而为他”的主体性。最后 ,对作为孝的构成部分的“事死如事生”亦即为父母居丧守孝以及祭祀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