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29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2 毫秒
31.
东晋士族的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政权仅存百余年 ,却在书法、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领域涌现出众多艺术大家。东晋艺术的繁荣 ,呈现出鲜明的家族传承的特点。这种现象与东晋门阀士族颇具特色的艺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美国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国有孔子的需要层次论。前者研究的对象是普通的人,强调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呈递进式趋势,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黄金发展期;后者研究的对象是士大夫精英群体,强调人的低级需要应服从于高级追求,产生于战国时期。前者可能导致对生理、安全需要的过度依赖和依恋。相对于前者,以诚信为核心的孔子的需要层次论,不仅能做到实效最大化,而且积极、主动、热情、真诚和光明,充分体现了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成熟的文化,是高度的文明。  相似文献   
33.
产生于隋代的科举制度在唐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此后封建国家简拔人才的主要制度。对于这一新生事物,唐王朝社会各阶层表现出种种不同态度,其中士族阶层的态度最值得注意。士族对科举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抵制与攻击、羡慕与渴求、把持与操纵。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士族阶层不可避免的衰落、转化以及它的反抗、挣扎,对于我们认识唐代的政治格局与政治斗争、社会结构与社会风尚,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东汉五言诗人秦嘉缘何进京的问题,关系到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价。从仅存的一些文献资料看,秦嘉进京的真实原因,是因受到了朝廷的强行征召,被动地卷入了东汉残酷的政治漩涡,从而让一代天才诗人无声陨落。  相似文献   
35.
初盛唐胡风盛行,传统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由此带来女性地位的大幅提升,“武周革命”更是将女性地位推向巅峰.中唐时期,代表传统礼法的山东士族全面崛起.出自山东士族的妇女多守礼法,她们讲孝道、守贞节、重母仪,对唐代皇室和民间妇女观带来重要的影响,是武周时期“女主”现象得以终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赵志强 《学术交流》2013,(2):167-170
本文从初唐文学士族迁徙的角度,进行历时性考察,认为:从迁徙方向的角度看,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向心型和离散型迁徙;从迁徙意愿的角度看,则分为主动型与被动型两种。其迁徙还可以细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统治者极力笼络文学士族倾心归附,总体态势以向心型为主;后期因朝廷变局纷争增多,文学士族命运坎坷者多,离散型占主导地位。其迁徙原因大致为两个方面:科举仕进、贬谪宦游。并揭示初唐文学士族多种类型的迁徙与初唐文学风貌之间的关系:向心型迁徙起于主动进取却终归转向保守,形成了"宫廷化心态",是导致繁缛整饬的纤秾文风的重要内因;而离散型迁徙起于被动无奈却走向昂扬,形成了"江山塞漠心态",是造成复古革新的刚健文风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37.
咏新曲于故声——改造旧经典、再造新范型的陆机乐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文人乐府大致有三种类型:一为曹操乐府,一为(曹)丕(曹)植乐府,一为陆(机)谢(灵运)乐府。曹操乐府乃英雄之乐府,其诗中的忧患意识,天下襟怀,千古一人;曹丕曹植乐府乃文士之乐府,子桓乐府多吟人生之忧,子建后期乐府多咏失志之痛,在后世文人中最容易引起共鸣;陆机谢灵运乐府乃是士族文人之乐府,其声誉隆盛于中古之时,沉寂于明清之后。太康时代,陆机把文士乐府引入到士族文人乐府的苑囿之中。陆机不仅用绮靡的风格去改造旧经典,同时,用乐府记录和再现了贵族们的物质生活,表现出具有士族特色的功业追求。在六朝这样一个门阀士族异常兴盛的时代,陆机乐府比三曹乐府更具有典范性。  相似文献   
38.
从官僚地主类型角度将<红楼梦>中与贾府有姻亲或家奴关系的十二个家族分为贵族勋旧、儒林世宦、财网首豪和寒儒薄宦四类,剖析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及相互联系,从而有利于对<红楼梦>宏大社会政治背景的认识及对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深度理解,以期为红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另外,也兼及文中提到的其他家族和一些人物的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39.
强化言说技术进而遮蔽言说主体,是南朝诗歌"技艺化"的直观表现;"技艺化"的深层意味在于,在士族"话语权"导向下的文化机制中,南朝文人之所以对诗歌创作趋之若骛,主要在其标榜风流、彰显才学、玩赏娱乐等文化技艺功能,而不是传统诗歌感物吟志的抒情功能.  相似文献   
40.
"四姓"考释     
“四姓”最初出现于东汉初年,指四个势力强大的外戚家族。东汉末年,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出现及曹魏门阀制度的确立,“四姓”逐渐泛指一些地方大族,且终东晋南朝之世未变。自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始,“四姓”含义出现变化:一指孝文帝诏令规定的甲乙丙丁官方“四姓”,一指社会习惯意义上的“四姓”,后者一直持续到唐末。唐以后,士族势力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四姓观念也逐渐淡出人们的意识,只是在少量文献中偶有记载;但其影响所及,不只限于中原政权,对国内少数民族政权和周边他国政权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