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71.
李清照的词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花的意象,她以女性细腻的笔触真切的将人生与心灵中最难忘、最珍贵的绵延不尽的情爱心曲,凝结成一朵美丽而忧郁的宋词之花,她偏爱梅、菊、桂三种花,而"此花不与群花比",有着独特的意蕴.  相似文献   
72.
如果从学术论文写作的角度去探讨《菊与刀》,其写作的现实意义在于为当局政策提供理论指导,理论意义则在于以人类文化学的视角建构有关日本文化的理论体系。作者驾驭《菊与刀》的方法可归纳为"从行为透视文化"、"比较中见真谛"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3.
所谓的二元对立是一种暗含等级观念的二分法。对立二元中的一方总是处于中心的、决定性的主导地位:另一方总是处于边缘的、从属的附庸地位。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认为,男性高于女性,而且拥有无可非议的性别霸权。《菊》中的女主人公爱丽莎企图向男性的特权发起挑战。可最终还是感到挫败。  相似文献   
74.
菊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菊花种植、菊花酒酿造等技术层面到与菊花相关的习俗、信仰和人格象征等精神层次,共同构成了中国的“菊文化丛”。中国菊文化传入日本,受到日本文化的视域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特点,也显示出日本文化的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75.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每个民族都要选择一些特定的行为方式,用来形成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从"耻感文化"、"等级制度"、"重视报恩与情义"等方面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法,即日本大和民族文化的各种模式.  相似文献   
76.
重庆余家坝巴人墓地的发掘收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地区考古工作的逐步展开,将大批与巴人有关的遗迹和遗物相继展现在世人面前。开县余家坝战国墓地三次发掘共发现墓葬130余座,形制皆为竖穴土坑,多有木质葬具,随葬品以成套青铜兵器最具特色,其年代上限可能达到战国中期晚段,下限则可能延到汉初年。余家坝墓葬群的发现为了解巴人在这一带活动的情况、巴国发展与消亡的过程以及巴、楚、秦三种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消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77.
正麦地坪白族乡位于桑植县西北部,境内山多林密。它东与芙蓉桥白族乡相连,南与马合口白族乡接壤,北与走马坪白族乡接界,西与官地坪镇连界,境内属低山丘陵地貌,是典型的山多人少边远乡。全乡总面积50.4平方公里,耕地6950亩,其中稻田2920亩,旱地4030亩;辖8个村,53个村民小组;1453户,总人口5108人,其中白族4904人,占96%。"一翻菊山垭,全身累散架。背个猪崽去赶场,回家买碗稀饭扒!"——菊山垭是桑植县城到麦地坪白族乡的必经之路,它形象地说出了偏远、贫困、落后是麦地坪白族乡过去的最大特点。自成立白族乡以来,该乡在桑植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基础设施建设当重头戏来抓,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8.
张荣东 《阅江学刊》2014,(4):138-142
日本菊花源自中国唐朝。日本对中国菊文化的吸收有两条途径:一是中国诗歌;二是唐朝宫廷重阳节的菊事活动。日本菊文化的内涵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国菊文化的隐逸品格被过滤掉,又被赋予高贵的品质,菊花成为皇室的家纹,被称为“菊纹章”。随着市民文化的发展,日本菊花从宫廷走向民间,赏菊在日本成为仅次于赏樱的民间重要赏花活动。在日本文学中,开在深秋的菊花透出哀婉的情绪,体现出日本民族物哀与幽玄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79.
近代著名诗僧释敬安的诗歌中,咏梅诗占所有咏物诗之冠,有129首,其中直接以梅命题的诗有19首,梅意象出现的频次也最高,有146次,成为其诗歌的第一意象。其咏梅的角度多种多样,主要是通过与其他花木鸟物并举的意象组合的方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托物言志,通过抒发对梅的喜爱,表达诗人对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并塑造魅力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80.
上个世纪20年代,余家菊受西方社会新思想的影响,积极追随教育救国思潮,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建国思想和民族性教育理念。他强调在民族利益上,教育与政府应该有统一的目标,即围绕建国的理想精神。他的“收回教育权运动”“军国民教育”“乡村教育”等探索和实践,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他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乃至夸大,对后人发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仍具有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